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漢書音》十二卷。蕭該撰。

《漢書歷律志音義》一卷。《陰景倫》撰。

《漢書音義》十二卷。恭播撰。

《漢書集注》十三卷。晉灼撰。

《漢書注》一卷。齊金紫光祿大夫陸澄撰。

《漢書注》四十卷。恭播撰。

《漢書續訓》三卷。北平諮議參軍韋稜撰。

《漢書訓纂》三十卷。陳吏部尚書姚察撰。

《漢書集解》一卷。姚察撰。

《漢書·議苑》元懷景撰。

《漢書紹訓》四十卷。姚挺撰。

《論前漢事》一卷。諸葛亮撰。

《漢書駁議》二卷。晉安北將軍劉寶撰。

《定漢書疑》二卷。姚察撰。

《漢書決疑》十二卷。顏游秦撰。

《漢書辨惑》三十卷。李善撰。

《漢書問答》五卷。《沈遵撰》。

《漢書敘傳》五卷。項岱撰。

《漢疏》四卷。

《漢書舊隱義》一卷。舉三使者,禮部問科目百餘條, 《漢書正義》三十卷。唐僧務靜撰。

《漢書正名氏義》十二卷。

《漢書英華》八卷。

《漢書古今集義》二十卷。《顧引撰》。

《前漢考異》一卷。

《漢書鈔》三十卷。葛洪撰。

《漢尚書》一十卷。孔衍撰。

右《漢書》。四十四部,八百二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

《前漢書》一卷。

晁氏曰:後漢元武司馬班固續司馬遷《史記》,撰十二帝紀,八,《年表》十,本志,七十列傳,起高祖終於王莽之誅,二百三十九年,凡八十餘萬字。固既瘐死,書頗散亂,章帝令其妺曹世叔妻昭就東觀緝校,內八表,《天文志》,皆其所補也。唐太宗子承乾令顏師古考眾說為之注。范曄譏固飾王闕,蓋亦不然。其贊多微文,顧讀者弗察耳。劉知幾又詆其《古今人物表》無益於漢史。此論誠然,但非固之罪也。至謂「受金鬻筆」 ,固雖諂附匪人,亦何至是歟!然識者以固書皆因司馬遷、王商、揚雄、歆、向舊文潤色之,故其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間頗冗瑣。良由商之才視數子微劣耳。固之《自序》稱述者,豈亦謂有所本歟?

陳氏曰:漢尚書郎扶風班固孟堅撰,唐祕書監京兆顏師古註。本傳稱「字籀」 ,恐當名「籀」 而以字行也。固父徐令彪、叔皮以司馬氏《史記》太初以後闕而不錄,故作《後傳》數十篇。固以所續未詳,採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起高祖,終孝平,王莽之誅,二百三十年,為《春秋考》、紀、表、志、傳,凡百篇。自永平受詔,至建初中乃成。按《班昭傳》云:「八表并《天文志》未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踵成之。」 今《中興書目》以為章帝時,非也。固坐竇憲死,永元初,不在章帝時。師古以太子承乾之命,總先儒注解,服虔、應劭而下二十餘人,刪繁補略,裁以己說,遂成一家。世號杜征南、顏監為班史忠臣。

李方叔《師友談記》曰:「左氏傳《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其書止十九萬言。太史公《史記》上自黃帝,下至漢武,三千餘年,止七十萬言。而班固《漢書》,十二帝間二百三十年,乃一百萬言。雖稱良史,善敘事,至於案牘之文,卑陋之事,悉皆載之,其失《春秋》之旨遠矣。《春秋》蓋萬言而已。」

夾漈鄭氏曰:「『班固浮華之士,全無學術,專事剽竊。肅宗問以制禮作樂之事,固對以在京諸儒必能知之,倘臣鄰皆如此,則顧問何取焉?及諸儒各有所陳,惟竊叔孫通十二篇之儀以塞白而已。倘臣鄰皆如此,則奏議何取焉』?肅宗知其淺陋,故語竇憲曰:『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 固於當時已有定價,如此人才,將何著述?《史記》一書,功在十表,猶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源。班固不通旁行,卻以古今人物,強立差等,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由是斷漢為書,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間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帝之前,盡竊遷書,不以為慚;自昭帝王平帝,凡六世之後,資於賈逵、劉歆,復不以為恥。況又有《曹大家》終篇,則固之自為書也幾希,往往出固之胸中者,古今人表耳,他人無此謬也。後世眾史修書道旁築室,掠人之文,竊鐘掩耳,皆固之作俑也。固之事業如此,從來史家奔走班固之不暇,何能測其深淺?遷之於固,如龍之於豬,奈何諸史棄遷而用「固」 ,劉知幾之徒尊班而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