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八十九卷目錄

 唐書部紀事

 唐書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八十九卷

唐書部紀事

《唐書張說傳》:說既罷政事,在集賢院專修國史,雖致 仕一歲,亦修史于家。後宴集賢院。故事,官重者先飲, 說曰:「吾聞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閥為先後。」太宗時,修 史十九人,長孫無忌以元舅,每宴不肯先舉爵。長安 中,與修珠英,當時學士亦不以品秩為限,於是引觴 同飲,時伏其有體。

《吳兢傳》:「兢少厲志貫,知經史,方直寡諧比,惟與魏元 忠、朱敬則游。二人者,當路薦兢才堪論譔,詔直史館, 修國史,遷右拾遺內供奉。神龍中,改右補闕,累遷起 居郎,與劉子元、徐堅等並職。元宗初立,以母喪去官。 服除,自陳修史。睿宗崩,實錄留東都,詔兢馳驛取進。 始兢在長安、景龍間任史事時,武三思、張易之等監」 領。阿貴朋佞,釀澤浮辭,事多不實。兢不得志,私撰《唐 書》《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筆札,冀得成書,詔兢就集 賢院論次。時張說罷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國史不 容在外」,詔兢等赴館撰錄,進封長垣縣男。久之,坐書 事不當,貶荊州司馬,以史草自隨。蕭嵩領國史,奏遣 使者就兢取書,得六十餘篇。天寶初,入為𢘆王傅,雖 年老衰僂甚,意猶願還史職。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 年八十。兢敘事簡核,號良史。初與劉子元撰《定武后 實錄》,敘張昌宗誘張說誣證魏元忠事,頗言說已然 可賴,宋璟等邀勵苦切,故轉禍為忠。不然,皇嗣且殆。 後說為相讀之,心不喜,知兢所為,即從容謬謂曰:「劉 生書魏齊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元已亡,不可 受誣地下。」兢實書之,其草故在,聞者歎其直說。屢以 情蘄改,辭曰:「徇公之情,何名實錄!」卒不改。世謂今董 狐云。

《韋述傳》:「舉進士,時述方少儀,質陋侻。考功員外郎宋 之問曰:『童子何業』?述曰:『性嗜書,所撰《唐春秋》三十篇, 恨未畢它,唯命。之問曰:『本求茂才,乃得遷』』。」固遂上第。 開元初,為櫟陽尉。祕書監馬懷素奏述與諸儒即祕 書,續七志,五年而成。述好譜學,見柳沖所撰《姓族系 錄》,每私寫。懷之還舍,則又繕錄,故于百氏源派為詳。 乃更撰《開元譜》二十篇。累除右補闕。張說既領集賢 院,薦述為直學士,遷起居舍人。從封太山,奏《東封記》, 有詔褒美。先是詔修六典,徐堅構意歲餘,歎曰:「吾更 修《七書》,而《六典》歷年未有所適。」及蕭嵩引述撰定,述 始摹周六官,官領其屬,事歸于職,規制遂定。初,令狐 德棻、吳兢等譔武德以來國史,皆不能成,述因二家 參以後事,遂分《紀》《傳》,又為例一篇。嵩欲蚤就,復奏起 居舍人賈登、著作佐郎李銳助述紬績逮成,文約事 詳。蕭穎士以為譙周、陳壽之流。改國子司業,充集賢 學士。累遷工部侍郎,封方城縣侯。述典掌圖書四十 年,任史官二十年,澹榮利,為人純厚長者。當世宗之 接士,無貴賤與均。蓄書二萬卷,皆手校定,黃墨精謹, 內祕書不逮也。古草隸帖,祕書古器、圖譜,無不備。安 祿山亂,剽失皆盡,述獨抱國史藏南山。身陷賊,污偽 官。賊平,流渝州,為刺史薛舒所困,不食死。廣德初,甥 蕭直為李光弼判官,詣闕奏事,稱旨,因理述「倉卒奔 逼,能存國史。賊平,盡送史官。于休烈以功補過,宜蒙 恩宥。」有詔贈右散騎常侍,韋氏之顯者。孝友詞學,則 承慶、嗣立。邃《音樂》有萬石,達禮儀則叔夏史才。博識 有述。所著書二百餘篇,行于時。

《蔣乂傳》:外祖吳兢位史官。乂幼從外家學,得其書,博 覽彊記。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貞元九年,擢右拾遺 史館修撰。德宗重其職,先召見延英,乃命之。十八年, 遷起居舍人,轉司勳員外,皆兼史任。帝嘗登凌煙閣, 視左壁頹剝,題文漫缺,行纔數字,命錄以問宰相,無 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聖曆中侍臣圖贊。」帝前口 以誦補,不失一字。帝歎曰:「雖虞世南默寫《列女傳》不 是過。」會詔問神策軍建置本末,中書討求不獲。時集 賢學士甚眾,悉亡以對,乃訪乂,乂條據甚詳。宰相高 郢、鄭珣瑜歎曰:「集賢有人哉!」明日,詔兼判集賢院事。 父子為學士,儒者榮之。未幾,改祕書少監,復兼史館 修撰,與獨孤郁、韋處厚修《德宗實錄》。以勞遷右諫議 大夫。久之,遷祕書監,累封義興縣公。卒,年七十五,贈 禮部尚書,諡曰懿。乂在朝廷久,居史職二十年,每有 大政事議論,宰相未能決,必咨訪之。乂據經義或舊 章以參時事,其對允切該詳。初以是被遇,終亦忤貴 近,介介不至顯官。然資質樸直,遇權臣秉政,輒數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