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吳兢傳》:「勵志勤學,博通經史。兢卒,其子進兢所撰《唐 史》八十餘卷。」餘已見新唐書不重載

《韋述傳》:述居史職二十年,嗜學著書,手不釋卷。國史 自令狐德棻至于吳兢,雖累有修撰,竟未成一家之 言。至述始定類例,補遺闕,勒成《國史》一百三十卷,并 《史例》一卷。事簡而記詳,雅有良史之才。及祿山之亂, 兩京陷賊,述抱國史藏于南山。廣德二年,其甥蕭直 乃上疏,理述能存國史,致聖朝大典,得無遺逸。乃贈 右散騎常侍。述所撰《唐職儀》三十卷、《高宗實錄》三十 卷、《御史臺記》十卷、《兩京新記》五卷,凡著書二百餘卷, 皆行于代。餘已見新唐書不重載

《蔣乂傳》:「元和二年,遷兵部郎中,改祕書少監,復兼史 館修撰。尋受詔與獨孤郁、韋處厚同修德宗實錄。五 年,書成奏御,以功拜右諫議大夫。明年監修國史。所 著《大唐宰輔錄》七十卷,《凌煙閣功臣》《秦府十八學士》 《史臣》等傳四十卷。」

乂子伸,有史才,以父任歷官左拾遺、史館修撰。咸通 中,與同職盧耽、牛叢等受詔修《文宗實錄》。蔣氏世以 儒史稱,父子相繼修國史、實錄,時推「良史。」

《柳登傳》:「登字成伯,父芳,肅宗朝史官,與同職韋述受 詔添修吳兢所撰國史,殺青未竟而述亡。芳緒述凡 例,勒成《國史》一百三十卷,上自高祖,下止乾元,而敘 天寶後事,絕無倫類,取捨非工,不為史氏所稱。芳以 國史已成,經于奏御,不可復改,別撰《唐曆》四十卷。」 《沈傳師傳》:父既濟,博通群籍,史筆尤工,建中初,拜拾 遺史館修撰。既濟以吳兢撰《國史》,以則天事立本紀, 奏議非之曰:「史氏之作,本乎懲勸,以正君臣,以維家 邦。前端千古,後法萬代。使其生不敢差,死不妄具,緯 人倫而經世道,為百王準的。不止屬辭比事,以日繫 月而已。故善惡之道,在于勸誡;勸誡之柄,在於褒貶。 是以《春秋》之義,尊卑輕重,升降幾微。髣」髴,雖一字二 字,必有微旨存焉,況鴻名大統,其可以貸乎?伏以則 天皇后初以聰明睿哲,內輔時政,厥功茂矣。及弘道 之際,孝和以長君嗣位,而太后以專制臨朝,俄又廢 帝,或幽或徙。既而握圖稱籙,移運革名,牝司鷰啄之 蹤,難乎備述。其後五王建策,皇運復興,議名之際,得 無降損?必將義以親隱,禮從國諱,苟不及損,當如其 常,安可橫絕彝典,超居帝籍。昔仲尼有言:「必也正名。」 故夏殷二代為帝者三十世矣,而周人通名之曰王。 吳、楚越之君為王者百餘年,而《春秋》書之為子。蓋高 下自乎彼,而是非稽乎我,過者抑之,不及者援之,不 為弱減,不為僭奪,握中持平,不振不傾,使其求不可 得,而蓋不可掩,斯古君子所以慎夫名也。夫則天體 自《坤》順,位居乾極,以柔乘剛,天紀倒張,進以強有,退 非德讓。今史臣追書,當稱之「太后」,不宜曰「上。」孝和雖 迫母后之命,降居藩邸,而體元繼代,本吾君也。史臣 追書,宜稱曰「皇帝」,不宜曰「廬陵王。」睿宗在景龍已前, 天命未集,徒稟后制,假臨大寶,於倫非次,於義無名。 史臣書之,宜曰「相王」,未宜曰「帝。」若以得失既往,遂而 不舉,則是非褒貶,安所辨正?載筆執簡,謂之何哉?則 天廢國家曆數,用周正朔,廢國家太廟,立周七廟,鼎 命革矣,徽號易矣,旗裳服色,既已殊矣,今安得以周 氏年曆而列為《唐書帝紀》,徵之《禮經》,是為亂名。且孝 和繼天踐祚,在太后之前,而「敘年製紀,居太后之下, 方之躋僖,是謂不智。詳今考古,並為未可。」或曰:「班、馬 良史也,編述漢事,立高后以續帝載,豈有非之者乎?」 答曰:「昔高后稱制,因其曠嗣,獨有分王諸呂,負於漢 約,無遷鼎革命之甚。況其時孝惠已沒,孝文在下,宮 中二子,非劉氏種,不紀呂后,將紀誰乎?雖云其然,議 者猶為不可」,況遷鼎革命者乎?或曰:若天后不紀,帝 將缺矣,則二十二年行事,何所繫乎?曰:孝和以始年 登大位,以季年復舊業,雖尊名中奪,而天命未改,足 以首事,足以表年,何所拘閡,列為二紀。昔魯昭之出 也,《春秋》歲書其居曰:「『公在乾侯』。且君在,雖失位,不敢 廢也。今請併《天后紀》合《孝和紀》,每於歲首,必書孝」和 所在以統之。書曰「某年春正月,皇帝在房陵,太后行 某事,改某制」云云,則紀稱孝和而事述太后,俾名不 失正而禮不違常,名禮兩得,人無間矣。其姓氏名諱, 入宮之由,歷位之資,才藝智略,年辰崩葬,《別纂錄》入 《皇后傳》,列於廢后、王庶人之下,題其篇曰「則天順聖 武后」云。事雖不行,而史氏稱之。撰《建中實錄》十卷,為 時所稱。

《韋處厚傳》:「穆宗以憲宗實錄未成,詔處厚與路隨兼 充史館修撰。實錄未成,許二人分日入內,仍放常參。 文宗底綏內難,以佐命功,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監修國史。奉詔修《元和實錄》,未絕筆。其統例 取捨,皆處厚創起焉。」

《宇文籍傳》:「籍字夏龜,以咸陽尉直史館,與韓愈同修 《順宗實錄》,遷監察御史。性簡澹寡合,耽玩經史,精於 著述,而風望峻整,為時輩推重。」

《鄭處誨傳》:「處誨方雅好古,且勤於著述,撰集至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