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至就楮墨工營什一耶?予惜其私淑之意不白,故為

道其所以然。

戈唐佐諸家通鑑節要一百二十卷

按元好問序汝下戈唐佐集諸家通鑑成一書以東萊呂氏節要為斷增入外紀甲子譜年目錄考意舉要曆法及與道原史事問答古輿地圖帝王世系釋

音,溫公以後諸儒論辨,若《事類》,若《史傳終始括要》,又 皆科舉家附益之者,為卷百有二十,凡二百餘萬言。 唐佐學有源委,讀書論文,精玩旨意,隨疑訂正,必理 順而後已。故其所編次,部居條流,截然不亂。時授館 平陽張存惠魏卿家,張精於星曆之學,州里以好事 見稱,請為唐佐鋟木以傳。唐佐過某於太原,以定本 見示,且言「溫公識治之良相,時君用之不盡,屏處閑 局餘二十年,其所得者《通鑑》一書而已。顧雖功業未 究,較其成一家之言,而為百代不刊之典,不謂之不 負所學可乎?」承平時,明經、詞賦取士,主文衡者尚以 科目為未廣,謂杜氏《通典》、司馬氏《通鑑》皆可置學官, 為士子專門之業。宰相以為然而未「暇也。此書編帙 浩繁,傳寫不易辦,寒鄉之士有願見而不可得者。張 氏此本,減完書紙墨之半,見得之易,則流布必廣,戶 牖既開,他日當有由堂而及奧者。幸為我道所以然。」 雖然,某竊有所惑焉。公與二劉氏、范氏紀千三百年 治亂廢興成敗之跡,蓋用《春秋左氏傳》、荀悅、袁安《漢 紀》例為之,以便觀覽。故於中祕外邸之書,芟夷剪截, 舉宏綱而撮機要,其所取纔十一耳。而公既為成書 上之,復為《通鑑詳節》傳於世者獨何歟?其後呂、陳、王、 陸諸人,亦皆以公例為之,豈公當日者于編年本末, 故使之不相綴屬,開學者涉獵之漸乎?唐佐之真積 力久,必能得其微旨,幸為講明之,以曉我曹之未知 者。

陳桱通鑑續編二十四卷

按明楊士奇跋右通鑑續編二十四卷六冊四明陳桱子經著刻板今在蘇州府學起盤古至高辛為第一卷契丹事在唐及五代者第二卷後二十二卷則

宋三百二十年事也。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學者 于前事,據其所可知,其所不可知,闕之可也。羲、農以 前,遐哉邈矣,非有文字之紀也,其事間見于百氏所 記者,要多以意言之耳,而必掇拾以補前史之闕,亦 異乎孔子之意哉!昔劉恕作《通鑑外紀》,避經而專采 百氏之說,金履祥謂其野而難質,故作《通鑑前編》,不 復避經桱。嘗為之舉要,固主履祥之說矣,而復著此 卷,何邪?《宋史》于今少見全書,學者于此編可以考見 一代之得失。嘗聞吾郡劉倩玉亦著此書,未板行。往 年會其孫公潛,云「留在永豐」,今不知其何如也。

通鑑部彙考三

宋史藝文志

史編年類

司馬光「《資治通鑑》三百五十四卷,又《資治通鑑舉要 曆》八十卷,《通鑑前例》一卷,《通鑑節要》六十卷」

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十卷,《通鑑問疑》一卷」

司馬康「《通鑑釋文》六卷。」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六十八卷。」

史炤「《資治通鑑釋文》三十卷。」

呂祖謙《通鑑節》五卷,《呂氏家塾通鑑節要》二十四卷, 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

喻漢卿「《通鑑總政》一百十二卷。」

曾慥《通鑑補遺》一百篇。

崔敦詩「《通鑑要覽》六十卷。」

王應麟「《通鑑答問》四卷。」

胡安國「《通鑑舉要補遺》一百二十卷。」

沈樞「《通鑑總類》二十卷。」

洪邁節「《資治通鑑》一百五十卷」

《宋鄭樵通志》

史編年類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司馬光撰。

《資治通鑑節》六十卷。司馬光撰。

《資治通鑑外紀》三卷。劉恕撰。

《外紀目錄》三卷。劉恕撰。

《馬端臨文獻通考》

編年考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

晁氏曰:皇朝治平中,司馬光奉詔編集歷代君臣事跡,許自辟官屬,借以館閣書籍,在外聽以書局自隨。至元豐七年,凡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又略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閱,別為目錄,參考異同,俾歸一途,別為《考異》各一編。公自謂精力盡於此書。神宗賜名《資治通鑑》,御製序以冠其首,且以為賢於荀悅,云:「公武心好是書,學之有年矣。」 見其大抵不采俊偉卓異之事,如屈原懷沙自沈,四皓羽翼儲君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