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辯釋。嘉定七年,南劍守臣劉允濟上之。

嘉定十一年,修《孝宗寶訓》。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一年七月乙酉,修孝宗寶 訓。」

嘉定十三年,史彌遠等上《玉牒》及《三祖下七世宗藩 慶系錄》。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三年五月戊戌,史彌遠等 上玉牒及三祖下第七世宗藩《慶系錄》。」

嘉定十四年五月,史彌遠等上《孝宗寶訓》《皇帝會要》。 七月,修《光宗寶訓》。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四年五月壬辰。史彌遠等 上《孝宗寶訓》。皇帝會要。七月丁未。修《光宗寶訓》。 按《玉海》。嘉定十四年五月壬辰。進「《改正會要》一百十 五卷。及《續修》一百一十卷。」

嘉定十五年五月,修《孝宗經武要略》。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五年五月巳己,修孝宗《經 武要略》。」

理宗寶慶三年宣繪權監修國史日曆提舉編修敕令以史彌遠提舉編修玉牒會要實錄敕令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宰輔表》:寶慶三年正月 「乙亥,宣繪特轉正奉大夫、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 事,權監修國史日曆,同提舉編修敕令。三月丙寅,史 彌遠少師、右丞相,兼樞密使,提舉編修玉牒,提舉編 修《國朝會要》:提舉國史,實錄院提舉編修敕令。」 寶慶四年八月,作玉牒殿,奉安累朝玉牒。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四年八月甲戌,作「玉牒殿,奉 安累朝玉牒。」

寶慶六年九月,經筵官請以御製《四十八條》宣付史 館。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六年九月「辛酉,經筵官請以 御製敬天法祖、事親齊家四十八條及緝熙殿榜記 宣付史館。」

端平三年十三朝會要成書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儒林李心傳傳》:「遷著作 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詔無入議幕,許辟官置 局,踵修《十三朝會要》。端平三年成書,召赴闕,為工部 侍郎。」 按《高斯得傳》:「《李心傳》以著作佐郎領史事。即 成都修《國朝會要》,辟為檢閱文字。」 按《牟子才傳》:「詔 《李心傳》即成都修《四朝會要》,辟兼檢校文字。」

嘉熙二年三月以李心傳修四朝國史實錄

按《宋史理宗本紀》,「嘉熙二年三月壬子,以李心傳為 祕書少監,史館修撰,修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國 史實錄。」 按《李心傳傳》,「閉戶著書,因崔與之、許奕、魏 了翁二十二人之薦,敦遣至闕下,為史館校勘,賜進 士出身,專修《中興四朝帝紀》。甫成,其三,因言者罷。」 按《高定子傳》,定子拜翰林學士,兼國史實錄院修撰, 乞召李心傳,卒成《四朝志傳》。 按《楊簡傳》,門人錢時 不為世儒之學,太史李心傳奏召史館檢閱。 按《高 斯得傳》,李心傳方修四朝史,辟為史館校閱,秩同祕 閣校勘,蓋創員也。斯得分修光、寧二帝紀,尋遷史館 校勘。 按《牟子才傳》,「心傳修《中興四朝國史》,請子才 自助,擢史館檢閱。」

淳祐二年春正月史嵩之等進玉牒及四朝國史要略日曆會要實錄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二年春正月戊戌,右丞相史 嵩之等進玉牒及《中興四朝國史》《孝宗經武要略》《寧 宗玉牒》《日曆》《會要》《實錄》。 按《史嵩之傳》,淳祐二年,進 高孝光《寧帝紀》、孝宗《經武要略》《寧宗實錄》《日曆》《會要》、 玉牒,「進金紫光祿大夫,加食邑。」 按《高斯得傳》,淳祐 二年,《四朝帝紀》書成上之。嵩之妄加毀譽,改斯得所 草。《寧宗紀》末卷,斯得與史官杜範、王遂辯之,範報書 亦有「姦人勦入邪說」之語,然書已登進矣。心傳藏斯 得所草,題其末曰「前史官高某撰而已。」

按,《玉海》,淳祐二年上。《寧宗會要》。 又云「是年二月進。」 《四朝史帝紀》。

淳祐五年二月,范鍾等上玉牒、日曆及《經武要略》《實 錄》。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五年二月「丁丑,范鍾等上玉 牒、日曆及孝宗、光宗《御集》《經武要略》」、《寧宗實錄》: 淳祐十一年二月,鄭清之等上《玉牒》《日曆》《會要》等書。 八月,詔以樓昉《中興小傳》等書付史館謄寫國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十一年二月乙未,右丞相鄭 清之等上玉牒、日曆、《會要》及光宗寧宗《寶訓》、寧宗《經 武要略》。八月庚戌,詔「以故直龍圖閣樓昉所著《中興 小傳》百篇、《宋十朝綱鑑》并《撮要》二書,付史館謄寫。」昉 追贈龍圖閣待制。

按《玉海》,「淳祐十一年,命史官分校《四朝史志傳》,編修 官王撝撰《輿服志》四卷。」

寶祐二年謝方叔等上玉牒日曆會要及中興四朝志傳等書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祐二年八月「癸巳,謝方叔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