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7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記注遺逸,後世何觀?其令史官旁求書之』。」又曰:「五從 以上宗室在省祗候者,才有可用,具名聞奏。其猥冗 不足蒞官者,亦聞奏罷去。」左丞完顏守道奏:「近都兩 猛安,父子兄弟往往析居,其所得之地不能贍,日益」 困乏。上以問宰臣,良弼對曰:「必欲父兄聚居,宜以所 分之地與土民相換易,雖暫擾,然經久甚便。」右丞石 琚曰:「百姓各安其業,不若依舊便。」上竟從良弼議。《太 宗實錄》成,賜良弼金帶、重綵二十端,同修國史張景 仁、曹望之、劉仲淵以下賜有差。

《徒單克寧傳》:「克寧以丞相監修國史。上問史事,奏曰: 臣聞古者人君不觀史,願陛下勿觀。」上曰:「朕豈欲觀 此。」深知史事不詳,故問之耳。

《文藝傳》:「劉從益子祁,字京叔,為太學生,甚有文名。值 金末喪亂,作《歸潛志》以紀金事,修《金史》多採用焉。 元德明子好問,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 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時《金國 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于張,願為撰述,既而為 樂夔所沮而止。好問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 乃」搆亭於家,著述其上,因名「野史。」凡金源君臣遺言 往行,采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 餘萬言。今所傳者,有《中州集》及《壬辰雜編》若干卷,纂 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

《元史商挺傳》:「至元元年,入拜參知政事,建議史事,以 遼、金二史宜令王鶚、李冶、徐世隆、高鳴、胡祗遹等為 之,甚合帝意。」

《王鶚傳》:「至元元年,加資善大夫。上奏自古帝王得失 興廢可考者,以有史在也。我國家以神武定四方,天 戈所臨,無不臣服者,皆出太祖皇帝廟謨雄斷所致。 若不乘時紀錄,竊恐久而遺忘,宜置局纂就實錄,附 修遼、金二史。」

《揭傒斯傳》:「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父來成,宋鄉貢 進士。傒斯幼貧,讀書尤刻苦,晝夜不少懈,父子自為 師友,由是貫通百氏。早有文名,程鉅夫、盧摯先後為 湖南憲長,咸器重之。延祐初,鉅夫、摯列薦于朝,特授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時平章李孟監修國史,讀其所 撰《功臣列傳》,嘆曰:『是方可名史筆,若他人直謄吏牘』」 爾陞應奉翰林文字,仍兼編修,遷國子助教,復留為 應奉。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臺閣之儀,靡不閑習。天 曆初,開奎章閣,首擢為授經郎,以教勳戚大臣子孫。 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恆以字呼之而 不名。與修《經世大典》,文宗取其所撰《憲典》讀之,顧謂 近臣曰:「此豈非唐律乎?」特授藝文監丞,參校書籍事, 且屢稱其純實,欲進用之,會文宗崩而止。元統初,詔 對便殿,慰諭良久,命賜以諸王所服,表裡各一,躬自 辨識以授之。遷翰林待制,陞集賢學士,階中順大夫。 歷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至正三年,詔修遼、金、宋三 史,傒斯與為總裁官。四年,《遼史》成,有旨獎諭,仍督早 成《金》、宋二史。傒斯留「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 七日卒。贈護軍,追封豫章郡公,諡曰文安。」全傳已載遼史部 《蘇天爵傳》,「天爵著《遼、金紀年》,未及脫槁。」

《儒學贍思傳》:「贍思所著有《金哀宗記》《正大諸臣列傳》。」 《明外史危素傳》:「至正元年,用大臣薦,授經筵檢討,修 宋、遼、金三史。」

金史部雜錄

《井觀瑣言》:古史家凡閨門醜惡之事,人所羞稱而厭 聞者,莫不備著。如《左傳》載衛宣公、齊襄公等事,《史記》 《漢書》載諸王淫亂等事皆是。蓋使人知為不善于幽 闇之中,而不能掩萬世之直筆如此,庶乎知所戒矣。 仲尼刪《詩牆有茨》《鶉之奔奔》《桑中》諸篇,皆存而不削, 而楊龜山所謂「載衛為狄所滅之因」是也。南北史臣, 「亦識此意,下至《金史》,猶備載海陵王淫亂之事,腥穢 雜糅,莫甚於此。」

史中凡改姓名者,如劉更生、劉歆、姚元之之類,當其 未改,只當著舊名。元魏初,諸臣姓皆奇複,孝文太和 中,始改拓拔氏為元氏,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 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此類甚多。至西魏恭帝初元, 宇文泰廢立,乃復國姓。拓拔氏九十九姓改為「單」者, 復其舊。中原故家,多易賜番姓,《宋書·索虜傳》《南齊書· 〈魏虜傳〉》,孝文未改姓之先,皆著其舊姓名,乃得事實。 魏收《魏書》率書新姓,溫公《通鑑》從之,以就簡易,失其 實矣。金斡離不、兀朮等,其初亦只當書其舊名,今《金 史》盡書後所更名,宗望、宗弼之類,亦非是。陳子桱續 編《通鑑》,悉書舊名,亦為有見。

《日知錄》《金史》大抵出劉祁、元好問二君之筆,亦頗可 觀。然其中多重見而涉於繁者,孔毅父《雜說》謂自昔 史書兩人一事,必曰語在某人傳。《晉書》載王隱諫祖 約弈棋一段,當傳俱出。此為文繁矣,正同此病。 《海陵諸子傳贊》當引楚靈王曰:「余殺人子多矣」,能無 及此乎?而反引荀首言「不以人子,吾子亦可得乎?」似 為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