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0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長安圖記》一卷。

陳氏曰:承相汲公。呂大防知永興軍,以為「正長安」 ,故圖著其說於上。今信安郡有此圖,而別錄其說為一篇。

《雍錄》十卷。

陳氏曰:吏部尚書新安程大昌泰之撰。周、秦、漢、隋、唐、五代皆都雍,故以名錄。前史及《黃圖》《宋志》異同,往往辯訂。其《辯黃圖》有唐縣名,且晉灼所引《黃圖》,皆今書所無,蓋唐人續成之,非見漢事者。

《游城南記》一卷。

晁氏曰:皇朝張禮撰。禮,秦人,元祐中與陳明微自長安城南探奇訪古,以抵樊川,因次之為記。

《洛陽伽藍記》二卷。

晁氏曰:元魏陽衒之撰。「後魏遷都洛陽,一時王公大夫多造佛寺,或捨其私第為之,故僧舍多為天下最。」 衒之載其本末及事跡甚備。

陳氏曰:「衒之以尒朱之亂,城郭丘墟,追述斯記。」

《洛陽名園記》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格非撰。記洛中園圃,自富鄭公以下十九所。其論以為洛陽之盛衰,為天下治亂之候;園圃之興廢,為洛陽盛衰之候。則《園記》之作,豈徒然哉?公卿大夫忘天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也。

陳氏曰:格非,禮部員外郎,以不肯與編元祐奏章,入黨籍。《國史文苑》有李易安居士清照者,其女也。格非苦心為文,而集不傳,館中亦無有,惟錫山尤氏有之。《文鑑》僅存此跋,蓋未嘗見其全集也。

《東京記》三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編開封坊巷、寺觀、官廨、私第所在及諸《故實》,極精博。

陳氏曰:上卷為宮城,周五里,唐宣武節度治所,建隆三年,廣城之北隅,用洛陽宮殿之制修之;中卷為舊城,周二十一里一百五十步,唐汴州城也,號「闕城」 ,亦曰「裡城。」 下卷為新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世宗所築羅城也,號曰「國城」 ,又曰「外城。」 三城之內,宮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觀、營房次第記之。

《東京夢華錄》一卷。

陳氏曰:稱幽蘭居士孟元老撰。元老不知何人。少游京師,晚值喪亂之後,追述舊事,兼及國家典祀、里巷風俗。以其首載京城宮闕、橋道、坊曲尤詳,故系之《地理類》。

《鄴中記》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記自魏而下及僭偽都鄴者六家宮殿事跡。按《唐志》有《鄴都故事》二卷,肅代時馬溫所作,今書多引之。

《相臺志》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韓琦欲編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學掾陳申之效宋敏求《河南志》成此書。

《晉陽事跡雜記》十卷。

陳氏曰:唐河東節度李璋纂。序言十四卷,《唐志》亦同,今刪為十卷,蓋治平中太原府所刻本也,從莆田李氏借錄。自南渡以來,關河阻絕,圖志泯亡,得見一二僅存者,猶足以發傷今思古之嘆。然唐并州,治晉陽、太原二縣,國初克復,徙治陽曲,而虛其故城,二縣後皆并省,則唐之故跡皆不復存矣。

《臨安志》十五卷。

陳氏曰:府帥吳興周淙彥廣撰。首卷為行在所,於宮闕殿閣,全不記載。籍日禁省嚴祕,不敢明著,其視宋次道《東宮記》,何其大不侔。其他沿革,亦多疏略。然淙有才具,其尹京,開湖濬河,皆有成緒。今城中河道通利,民戶為腳船以濟行旅者,蓋自此始。

《吳興雜錄》七卷。

陳氏曰:唐湖州刺史張文規撰。末載《義興造茶及風物雜占》甚詳。文規,張薦之後,彥遠之子,其為郡當會昌二年。

《吳興紀統》十卷。

陳氏曰:攝湖州長史左文質撰。分門別類,古事頗詳。《序》稱「甲辰歲」 者,本朝景德元年也。

《吳興志》二十卷。

陳氏曰:樞密院編修郡人談鑰元時撰,嘉泰元年也。其為書草率,未得為盡善。

《蘇州圖經》六卷。

陳氏曰:翰林學士饒陽李宗諤昌武等撰。景德四年,詔以四方郡縣所上《圖經》刊修校定為一千五百六十六卷,以大中祥符四年頒下,今皆散亡。館中僅存九十八卷,余家所有,惟蘇、越、黃三州刻本耳。

《吳郡圖經續記》三卷。

陳氏曰:祕書省正字郡人朱長文伯原撰。記祥符以後事,亦頗補《前志》之缺遺。長文,吳中名士,病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