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三十一卷目錄

 老子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漢景帝一則 武帝建元一則

  後漢桓帝延熹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大同一則 簡文帝大寶一則 元帝承聖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道武帝登國一則 孝文帝延興一則

  北齊神武帝一則

  北周武帝天和一則

  唐高祖武德二則 高宗儀鳳一則 元宗開元七則 天寶三則 憲宗元和一則

  後晉高祖一則

  宋真宗咸平一則 景德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豐一則 哲宗元

  祐一則 徽宗重和一則 欽宗靖康一則

  金廢帝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老子部彙考二

  漢河上公老子注自序

  嚴遵君平道德指歸論谷神子序 明劉子威序

  晉葛元老子節解自序

  唐陸德明老子釋文自序

  陸希聲道德經傳自序

  宋蘇轍老子注自序 又序 李載題後

  王雱老子注解自序

  邵若愚老子直解自序

  明太祖御製道德經注御製序

  薛蕙老子集解高叔嗣序

  李載贄解老自序

  焦竑老子翼自序 王元貞序

  歸有光老莊評註文震孟序 秦繼宗序 又序

經籍典第四百三十一卷

老子部彙考一

周。「《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老子列傳》:老子者,楚苦縣 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 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 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 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 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 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 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 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 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 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 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或曰:老萊子亦楚 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 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 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 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而離,離五百歲而復合,合七 十餘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 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 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元孫假,假仕於漢孝 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世 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 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太史公曰: 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 妙難識。按《孔子世家》,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 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冨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 以言。吾不能冨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 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 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 己』』。」按《仲尼弟子列傳》,孔子之所嚴事周則老子。 按《神仙傳》: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 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 猶以李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蓋 神靈之屬。或云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 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或云:其母無夫,老子 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適至李樹下而生,老子, 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或云:上三皇時為 元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鬱華子, 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 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錄圖子,堯時為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