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2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五十五卷目錄

 諸子部彙考九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儒家

經籍典第四百五十五卷

諸子部彙考九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一

儒家

《曾子》二卷。

晁氏曰:《曾子》者,魯曾參也。舊稱曾參所撰。其《大孝篇》中乃有「樂正子春」 事,當是其門人所纂爾。《漢·藝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子》二卷。」 今此書亦二卷,凡十篇,蓋唐本也。視漢亡八篇,視隋亡目一篇。考其書也,已見於《大戴禮》。世人久不讀之,文字謬誤為甚,乃以《大戴禮》參校之,其所是正者至于「千有餘」 字云。

高氏《子略》曰:「曾子、曾參與其弟子公明儀、樂正子春、單居離、曾元、曾華之徒,講論孝行之道,天地事物之原,凡十篇。自修身至於《天圖》,已見於《大戴禮》,篇為四十九,為五十八,它又雜見於《小戴禮》,略無少異。」 是固後人掇拾以為之者歟?劉中壘父子奏《漢七略》,已不能致辨於斯,況他人乎?然董仲舒《對策》已引其書,有曰:「尊其所聞則高明,行其所知則光大。則書固在董氏之先乎?」 又其言曰:「君子愛日,及時而成,難者不避,易者不從。旦就業,夕自省,可謂守業。年三十、四十無藝,則無藝矣;五十不以善聞,則無聞矣。質諸吾日,三省吾身,何其辭費耶?」 周氏《涉筆》曰:「曾子一書,議道褊迫,又過於荀卿。蓋戰國時為其學者」 所論也。孔子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正指聖境妙處。此書遽謂七十而未壞,雖有後過,亦可以免。七十而壞與否,已不置論,而何以為過?何以為免?聖門家法,無此語也。

陳氏曰:凡十篇,具《大戴禮》。後人從其中錄出別行慈湖楊簡注。

《子思子》七卷。

晁氏曰:魯孔伋子思撰。載孟軻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子曰:「先利之。」 孟軻曰:「君子之教民者,亦仁義而已,何必曰利?」 子思曰:「仁義者,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不得其所,上不義則樂為詐,此為不利大矣。」 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此皆利之大者也。溫公采之,著於《通鑑》。夫利者有二,有一己之私利,有眾人之公利。子思所取公利也,其所引援,《易》之言是也;孟子所鄙私利也,亦《易》所謂「小人不見利不勸」 之利也。言雖相反而意則同,不當以優劣論也。

《荀子》

按通考所載荀子一條今歸荀子部

《董子》一卷。

晁氏曰:周董無心撰,皇朝吳祕注。無心在戰國時著書,闢《墨子》。

《賈誼新書》十卷。

《崇文總目》:「漢賈誼傳。本七十二篇,劉向刪定為五十八篇。《隋》《唐》九卷,今別本或為十卷。」

晁氏曰:誼著《事勢》《連語》《雜事》凡五十八篇。考之《漢書》,誼之著書,未嘗散軼,然與班固所載,時時不同。《固紀》云:「掇其切於世者,容有潤益,刊削無足怪者。」 獨其說《經》多異義,而《詩》尤甚,以《騶虞》為天子之囿官,以《靈臺》為神靈之靈,與毛氏殊不同,學者不可不知也。

高氏《子略》曰:「皮日休讀賈誼《新書》,嘆其心切,其憤深,其辭隱而麗,其藻傷而雅。惟蘇公軾以為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觀其過湘作賦,以弔屈原,紆鬱憤悶,有遠舉之志,其後卒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矣。夫謀之一不見用,安知終不復用?」 嗚呼!此東坡以志量才識論誼者,非誼所及也。《朱子語錄》曰:「《賈誼新書》,除了濮中書所載,餘亦難得粹者,看得來只是賈誼一雜記槁耳,中間事事有些箇 問。」 《新書》曰:「此賈誼平日記錄槁草也,其中細碎俱有,《治安策》中所言多在焉。」

陳氏曰:《漢志》五十八篇,今書首載《過秦書》,末為《弔湘賦》,餘皆錄《漢書》語,且略節誼本傳於第十一卷中。其非《漢書》所有書,輒淺駁不足觀,此決非誼本書也。

《揚子》:

按通考所載揚子十六條今歸揚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