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3 (1700-1725).djvu/1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余不自

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觀賈子之美才而作《新 論》,觀子政《洪範》而作《今古歷覽》,蔣子通萬機而作《審 機》,《讀幽通》,思元《四愁》而作《娛賓》《九思》,真所謂忍愧者」 也。其書近百篇。吳平。又作《西州清論》傳於世。借稱諸 葛孔明。以行其書也。

劉隗傳兄子劭劭族子黃老太元中為尚書郎有義 學注《慎子》。《老子》並傳於世。

《葛洪傳》:「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祖系,吳大鴻臚。父 悌,吳平後,入晉為邵陵太守。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 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時或尋 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遂究覽典 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 章富贍。在山積年,優游閑養,著述不輟。凡內外一百」 一十六篇,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其餘所著碑誄詩 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 各十卷。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 十卷,《金匱藥方》一卷,《肘後要急方》四卷。洪博聞深洽, 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於班、馬。又精辯元頤,析理入 微。

《儒林傳》:「杜夷著《幽求子》二十篇,行於世。」

《宋書傅亮傳》:「亮博涉經史,尤善文詞。太祖登位,加開 府儀同三司。初,亮見世路屯險,著論名曰《演慎 王鎮惡傳》,鎮惡隨叔父曜歸晉,客居荊州,頗讀諸子 兵書。」

《天竺迦毗𥟖國傳》「大明中,外國沙門摩訶衍苦節有 精理,於京都多出新經,《勝鬘經》尤見重內學。」

《梁書王筠傳》,其自序曰:「幼年讀《五經》《左氏春秋》,凡三 過五抄,餘經再抄,子史諸集皆一遍。未嘗倩人假手, 並躬自抄錄。」

《文學傳》:「庾仲容專精篤學,晝夜手不釋卷,抄諸子書 三十卷,眾家地理書二十卷,《列女傳》三卷,文集二十 卷,並行於世。」

《高昌國傳》:「國人言語與中國略同,有《五經》《歷代史》、諸 子集。」

《陳書周弘正傳》:「元帝嘗著《金樓子》曰:『余於諸僧重招 提琰法師,隱士重華陽陶貞白,士大夫重汝南周弘 正。其於義理,清轉無窮,亦一時之名士也』。」

《文學陸瑜傳》:「累遷永陽王文學、太子洗馬、中舍人。時 皇太子好學,欲博覽群書,以子集繁多,命瑜抄撰,未 就而卒。時年四十四。太子為之流涕。」

《魏書闞駰傳》:「駰博通經傳,聰敏過人,三史群言,經目 則誦,時人謂之宿讀。蒙遜重之,常侍左右,訪以政治 損益。拜祕書考課郎中,給文吏三十人,典校經籍,刊 定諸子三千餘卷。」

《劉昶傳》:「昶字休道,義隆第九子也。昶雖學不淵洽,略 覽子史,前後表啟,皆其自製,朝廷嘉重之。」

《術藝江式傳》:「式祖彊,字文威。太延五年,涼州平,內徙 代京。上書三十餘法,各有體例。又獻經史諸子千餘 卷,由是擢拜中書博士。」

《北齊書李渾傳》:「族子公緒,性聰敏,博通經傳,尤善陰 陽圖緯之學,潛居自得,雅好著書,撰《元子》五卷,行於 世。」

《周書柳虯傳》:「年十三,便專精好學。時貴游子弟就學 者,並車服華盛,唯虯不事容飾。遍授《五經》,略通大義, 兼博涉子史,雅好屬文。」

《隋書李文博傳》:「文博本為經學,後讀史書,於諸子及 論尤所該洽。」

《文學傳》:「孫萬壽,年十四,就阜城熊安生受《五經》,略通 大義,兼博涉子史,善屬文,美談笑。博陵李德林見而 奇之。仁壽初,徵拜豫章王長史,授大理司直。有集十 卷,行於世。」

《王貞傳》:「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歲好學, 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唐書元結傳》:「代宗立,授著作郎,益著書作《自釋》曰:『河 南元氏望也。結,元子名也。次山,結字也。世業載國史, 系在家諜。居商餘山,著《元子》十篇,以《元子》為稱』。」 《張濬傳》:「濬字禹川,本河間人,性通脫無檢,汎知書史, 喜高論,士友擯薄之,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鳳山,學 從橫術,以捭闔于時。樞密使楊復恭遇之,以處士薦 為太」常博士。

《隱逸傳》:張志和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 命待詔翰林。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 叟」,著《元真子》,亦以自號。有韋詣者為撰內解。

《舊唐書魏謨傳》:「謨嘗鈔撮子書要言,以類相從,二十 卷,號曰《魏氏手略》。」

《元載傳》:「載自幼嗜學,博覽子史。天寶初,元宗崇奉道 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者,載策入高科。」 《馬總傳》:「少貧好學,手不釋卷,所著奏議集、年曆、通曆、 子鈔等書百餘卷,行於世。」

《儒學傳》:「朱子奢博觀子史,善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