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陵集》二十四卷。
陳氏曰:尚書右丞襄陵許翰崧老撰。元祐三年進士。靖康初入西府,建炎為丞轄,與黃潛善輩不合而去。
《橫塘集》三十卷。
陳氏曰:尚書右丞端安許景衡少伊撰。亦嘗從程氏學。建炎初為執政,與汪、黃不合,罷。建議渡江幸建康,言者以為非是,及下還京之詔,景衡憂,卒於瓜州。未幾,敵騎奄至維揚,倉卒南渡。
《呂忠穆集》十五卷。
陳氏曰:丞相濟南呂頤浩元直撰。後三卷為《燕魏雜》,記古今事,卷末言金人始末甚詳。
忠《正德文集》十卷。
陳氏曰:丞相聞喜趙鼎元鎮撰。四字,高廟所賜宸翰中語也。
《周平園序》略曰:「公為中丞,上語范宗尹云:『鼎在言路極舉職,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六』。」 蓋祖宗初除言事官,即置簿,載所言事目多寡當否,已行即朱銷其下,外庭未必知也。既入相,金人震合,淝決策親征,慮無遺策。蓋公氣節端方,學術純正,筆力又過人,凡處分軍國機務,多其視草,然後御劄付外。惟德與文,又孰加此。
《龜山集》二十八卷。
陳氏曰:工部侍郎延平楊時中立撰。時及從明道死,當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於程門最為壽考。
《尹和靖集》一卷,《附集》一卷
陳氏曰:徽猷閣待制河南尹焞彥明撰。子漸之孫。年十九舉進士,《策問》欲誅元祐黨籍,不對而出,遂罷舉。靖康賜號「和靖處士。」 金陷洛陽,闔門遇害,死而復蘇,門人潛載以逃。客涪州,以范元長薦,入經筵,擢列侍。從葬會稽山。
胡文定公:《武夷集》十五卷。
陳氏曰:給事中崇安胡安國康侯撰。紹聖四年進士第三人。仕四十年,實歷不及三載。著《春秋傳》行於世。本喜為文,後篤志於學,乃不復作。其辭召試曰:「少習藝文,不稱語妙;晚捐華藻,纔取理明。既覺昨非,更無餘習。」 故其文集止此。
致堂《序略》曰:「惟鄒、魯之學,由秦漢、隋唐莫有傳者,其間名世大儒,僅如佛家者流,所謂戒律講論之宗而已。至於言外傳心,直超佛地,則未見其人。是以聖道不絕如線,口筆袞袞,異乎身踐,有書徒存,猶無書也。逮及我宋熙寧以來,先覺傑出,上繼回、軻,天下英才,心悅而誠服,然後孔氏述業,浸以光顯,《五經》《語》《孟》所」 載,譬如逢春之木,有本之瀾,生意流形,初非死質,成己成物,始終有序。先臣夙稟大志,聞而知之。以仁為居,以義為用,以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為效。若夫記誦訓詁,辯說詞華之習,不一與焉。其宏綱大用,奧義微詞,既於筆削之書發揮底蘊。自餘因事有作,進則陳之君父,退則語於公卿,或酬酢朋游,或訓教子弟,一言一話,猶足以證明往昔,昭迪來今。敢圖家藏,遂上御府。斯文不墜,後裔有榮。然《父書》精深,而臣以粗淺之言冠於篇首,君學高遠,而臣以卑近之論瀆於聰明。茲榮也,祗所以為愧歟。
《朱子語錄》曰:「胡文定公文字皆實,但奏議每件引《春秋》,亦有無其事而遷就之者。大抵朝廷文字,且要論事情利害是非,令分曉。今人多先引故事,如論青苖,只是東坡兄弟說得有精神,他人皆說從別處去。」
《默堂集》二十卷。
陳氏曰:宗正少卿延平陳淵知默撰。一字幾叟。了翁之姪孫,楊龜山門人,紹興初嘗為諫官。
《致堂斐然集》三十卷。
陳氏曰:禮部侍郎胡寅明仲撰。文定公長子也。本其兄子,初生,棄不舉,文定收育之。既長,俾自絕於本生,不為心喪,止服世父之服,寅遵行之。集中有《與秦丞相書》,言之甚詳。人倫之變,古今所未有也。寅,宣和進士,紹興初已為從官,不主和議,秦檜本與其父子有契分,竟謫新州。檜死北歸,沒於岳州。
《五峰集》五卷。
陳氏曰:右承務郎胡宏仁仲撰。文定季子,不出仕。
「篤意理學」 ,南軒張栻其門人也。別本不分卷。
王履道《初寮集》十卷,《內制》十八卷,《外制》十卷
晁氏曰:王安中字履道,真定人。政和中,有密薦於上者,自監大明倉累擢掌內外制,後拜太保,鎮燕山。建炎初,貶象州。為文瓌奇高妙,最長於制誥。李邴入翰林,嘗請於上以方今詞林之式,上首尾舉安中之名,自號「初寮。」
陳氏曰:安中年十四,薦於鄉,凡四舉乃登第,為中司,受旨攻蔡京。京子攸入禁中,日夕泣涕告於上。安中亟改翰苑,事遂止。其自政府出守燕京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