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6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言:「修史之難,無出於志。誠以志者憲章之所繫,非」 老於典故者不能為也。陳壽號「善敘述」,李延壽亦稱 「究悉舊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紀傳,而獨不克作志,重 其事也。況上下數千年,貫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學 陋識,操觚竄定其間,雖復窮老盡氣,劌目心,亦何 所發明,聊輯見聞,以備遺忘耳。後之君子,倘能芟削 繁蕪,增廣闕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於覆車之愧, 庶有志於經邦稽古者,或有考焉。

《鄭樵通志略二百卷》

按樵總序百川異趣必會於海然後九州無浸淫之患萬國殊途必通諸夏然後八荒無壅滯之憂會通之義大矣哉自書契以來立言者雖多惟仲尼以天

縱之聖,故「總《詩》《書》《禮》《樂》而會於一手,然後能同天下 之文,貫二帝三王而通為一家,然後能極古今之變。 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 沒,百家諸子興焉,各效《論語》以空言著書。論語門徒集仲尼語 至於歷代實蹟,無所紀繫。迨漢建元、元封之後,司馬 氏父子出焉。司馬氏世司典籍,工於制作,故能上稽 仲尼之意,會《詩》《書》《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 之言,通黃帝、堯、舜,至於秦、漢之世,勒成一書,分為五 體: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以正歷,書以類事,傳以著 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 六經之後,惟有此作,故謂周公五百歲而有孔子,孔 子五百歲而在斯乎!是其所以自待者已不淺。然大 著述者,必深於博雅,而盡見天下之書,然後無遺恨。 當遷之時,挾書之律初除,得書之路未廣,亙三千年 之史籍,而跼蹐於七八種書。所可為遷恨者,博不足 也。凡著書者,雖採前人之書,必自成一家言。《左氏》,楚 人也,所見多矣,而其書盡楚人之辭;《公羊》,齊人也,所 聞多矣,而其書皆齊人之語。今遷書全用舊文,間以 俚語,良由採摭未備,筆削不遑,故曰「予不敢墮先人 之言。」乃述故事,整齊其傳,非所謂作也。劉知幾亦譏 其多聚舊記,時插雜言,所可為遷恨者,雅不足也。大 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全屬繼志之士為之彌縫。晉 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其實一也。乘、檮杌無善後 之人,故其書不行。《春秋》得仲尼挽之於前,左氏推之 於後,故其書與日月並傳。不然,則一卷事目,安能行 於世?自春秋之後,惟《史記》擅制作之規模,不幸班固 非其人,遂失會通之旨,司馬氏之門戶自此衰矣。班 固者,浮華之士也,全無學術,專事剽竊。肅宗問以制 禮作樂之事,固對以在京諸儒必能知之,儻臣鄰皆 如此,則顧問何取焉?及諸儒各有所陳,固惟竊《叔孫 通》十二篇之儀以塞白而已,儻臣鄰皆如此,則奏議 何取焉?肅宗知其淺陋,故語竇憲曰:「公愛班固而忽 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固於當時已有定「價,如此人 材,將何著述?《史記》一書,功在十表,猶衣裳之有冠冕, 木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邪?」上以古今人物,彊 立差等,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 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由其斷漢為書,是致周秦不 相因,古今成間隔。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盡竊 遷書,不以為慚;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資於賈逵、劉 歆,復不以為恥。況又有《曹大家》終篇,則固之自為書 也幾希,往往出固之胸中者,古今人表耳,他人無此 謬也。後世眾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鐘掩耳, 皆固之作俑也。固之事業如此,後來史家奔走班固 之不暇,何能測其淺深?遷之於固,如龍之於豬,奈何 諸史棄遷而用固,劉知幾之徒尊班而抑馬。且善學 司馬遷者,莫如班彪。彪續遷書,自孝武至於後漢,欲 令後人之續己如己之續遷,既無衍文,又無絕緒,世 世相承,如出一手,善乎其繼志也。其書不可得而見, 所可見者,元、成二帝贊耳,皆於《本紀》之外,別記所聞, 可謂深入太史公之閫奧矣。凡《左氏》之有「君子曰」者, 皆經之新意。《史記》之有「太史公曰」者,皆史之外事,不 為褒貶也。間有及褒貶者,褚先生之徒雜之耳。且紀 傳之中,既載善惡,足為鑒戒,何必於紀傳之後更加 褒貶?此乃諸生決科之文,安可施於著述?殆非遷、彪 之意。況謂為贊,豈有貶辭?後之史家,或謂之論,或謂 之序,或謂之銓,或謂之評,皆效班固,臣不得不劇論 固也。司馬談有其書,而司馬遷能成其父志;班彪有 其業,而班固不能讀父之書。固為彪之子,既不能保 其身,又不能傳其業,又不能教其子。為人如此,安在 乎言為天下法?范曄、陳壽之徒繼踵,率皆輕薄無行, 以速罪辜,安在乎筆削而為信史也?孔子曰:「殷因於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此 言相因也。自班固以斷代為史,無復相因之義,雖有 仲尼之聖,亦莫知其損益會通之道,自此失矣。語其 同也,則紀而復紀,一帝而有數紀;傳而復傳,一人而 有數傳。天文者,千古不易之象,而世世作天文志。《洪 範》五行者,一家之書,而世世序五行傳。如此之類,豈 勝繁文?語其異也,則前王不列於後王,後事不接於 前事,郡縣各為區域,而昧遷革之源;禮樂自為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