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陽;纔動而生陽,則是理便已具於陽動之中。有這 靜之理,便能靜而生陰;纔靜而生陰,則是理便已具 於陰靜之中。然則纔有理,便有氣;纔有氣,理便全在 這氣裡面。那相接處全無些子縫罅,如何分得孰為 先,孰為後?所謂「動靜無端,陰陽無始。」若分別得先後, 便偏在一邊,非渾淪極至之物。
臨川吳氏曰:「太極本無體用之分,其流行變化者,皆 氣機之闔闢,有靜時,有動時。當其靜也,太極在其中, 以其靜也,因以為太極之體;及其動也,太極亦在其 中,以其動也,因以為太極之用。太極之沖漠無朕,聲 臭泯然者,無時而不然,不以動靜而有閒,而亦何體 用之分哉? 開物之前混沌,太始混元之如此者,太 極」為之也。開物之後,有天地,有人物,如此者,太極為 之也。閉物之後,人銷物盡,天地又合為混沌者,亦太 極為之也。太極常常如此,始終一般,無增無減,無分 無合,故以未判。已判言太極者,不知道之言也。〈按理氣中
凡言「天地、日月」 者,皆歸專部,茲不具載。
〉
田藝蘅混古始天易
元極圖
元極者混沌真純絪縕固極有精而無色有氣而無形乃一團元神之極而造化未兆之胎也非超元極而獨立者孰能見之也哉孔子曰大哉乾元萬物資
「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老子》曰:「有物渾成,先天地生。」 《莊子》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 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又曰:「伏 戲得之,以襲氣母。」其斯之謂與!
或曰:「吾子論《易》而有取于老莊,何也?」 曰:「先儒不云乎,老子得《易》之體,而無極之說,實自逍遙生太極之先之意發之。」 嗚呼!道不可與拘曲談也。
元本作。「從二從人。」二者,兩儀之象也。人者以奇偶 一畫,並其首分其足,所以參天地而首出乎庶物者 也,實三極之祖也。
元之為義,《乾》《坤》《屯》《訟》《比》《履》《泰》《大有》《隨》《蠱》《臨》《無妄》《大畜》《離》《睽》《損》《益》《升》《井》《革》《鼎》《渙》之卦爻,莫不具之。或曰「元亨利貞」 ,或曰「元亨」 ,或曰「元永貞」 ,或曰「元夫」 ,或曰「元吉。」 朱子注曰:「元,大也。」 則元吉何以別作「大吉」 ,「元亨」 何以別作「大亨」 乎?如以「大哉乾元」 作「大哉乾大」 ,可乎?蓋元之不可以訓「大」 ,猶大之不可以為元也。
「極」本作。「從木,從人,從口,從又手。」木者,屋脊之棟,高 及甚也。亟者,諧聲。人以口謀,手執趨事之意,故曰「敏, 疾也,急也。」天體至高,物莫與並,其色青赤相間,曰紫 極。北辰在天之中,以正四時,為天樞,曰北極。老人一 星,以均二分,曰南極。此在天成象者不外乎極也。東 至泰遠,西至邠國,南至濮鉛,北至祝栗,曰四極。合上 下四方,曰六極,總四正四隅之盡處曰八極,帝王所 居之都曰四方之極。此在地成形者,不外乎極也。《書》 曰:「惟皇作極,皇建其有極。」《禮》曰:「以為民極。」《傳》曰:「天子 建中和之極。」此在人成德者,亦不外乎極也。周子厚 乃以無極言之。夫既謂之極,則不可以言無;既謂之 無,則不可以言極。有而不可見,遂名之曰無。無而不 終,無遂生乎有,此則始,天之元也。
極之為義,卦爻亦具言之。《乾》上九之「與時偕極」 ,《節》九二之「失時極」 ,《未濟》初六之「亦不知極」 ,《繫辭》所謂「三極之道,極數知來極,深研幾極,天下之賾」 是也。
靈極圖
靈極者混淪初竅樞紐乍萌匪鑿而自通如丸之有孔乃一點靈光之極而造化欲啟之竇也非潛靈極而首居者孰能知之也哉孔子曰舍爾靈龜觀我朵
《頤》《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其斯 之謂與!
龜者,甲蟲之長,五靈之一也。氣足故不食,神全故壽蔽天地。孔子嘗曰:「龍食於清,游於清;龜食於清,游於濁;魚食於濁,游於清。丘上不為龍,下不為魚,中止其龜與?舍爾」 ,靈龜蓋傷之也,伯陽之所謂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