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1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四十七卷目錄

 性部總論一

  易經繫辭上

  書經商書湯誥 太甲

  詩經大雅烝民

  子華子大道

  淮南子齊俗訓

  楊龜山集

  二程子粹言心性篇

  張子正蒙誠明篇

  朱子學的天德

  朱子全書

  朱子大全集與郭沖晦 答何叔京 答張敬夫問目 答馮作肅 答胡廣仲

   答胡廣仲論性槁後 答劉叔文 答姜叔權 答吳伯豐 答汪長孺 答胡季隨 答

  方賓王 答黃道夫 答林德久 答劉韜仲 答汪清卿 答徐彥章 答王子合 答張

  欽夫 答潘恭叔 張無垢中庸解辨 胡子知言疑義 玉山講義

學行典第四十七卷

性部總論一

易經

《繫辭上》

一陰一陽之謂道,

本義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大全朱子曰:「陰陽是氣,不是道,所以為陰陽者,乃道也。以一日言之,則晝陽而夜陰;以一月言之,則望前為陽,望後為陰;以一歲言之,則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從古至今,恁地滾將去,只是這箇陰陽,是孰使之然哉?乃道也。」從此句下文分兩腳,此氣之動,為人為物,渾是一箇道理。故人未生以前,此理本善,所以謂繼之者善,此則屬陽。「氣質既定,為人為物,所以謂成之者性」,此則屬陰。又曰「一陰一陽」,此是天地之理。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繼之者善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此成之者性也。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本義「道具於陰而行乎陽。」繼、言其發也。善,謂化育之功,陽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謂物之所受,言物生則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陰之事也。大全「『朱子曰:『繼之者善』,如水之流行;成之者性』,如水之止而成潭。」問:「繼之成之,是道是器?」曰:「繼之成之是器,善與性是道。」又問:「『孟子只言性善』,《易》卻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此,則性與善卻是二事?」曰:「一陰一陽是總名道;『繼之者善』,是二氣五行之事;『成之者性』,是氣化以後事。」問:「性固是理,然性之得名,是就人生稟得言之否?」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箇理在天地閒時只是善,無有不善者。生物得來,方始名曰性。只是這箇理,在天則曰命,在人則曰性。」問:「孔子已說『繼善成性』,如何人尚未知性?到得孟子方說出?」曰:「孔子說得細膩,孟子說得疏略。蓋不曾說性源頭,不曾說上面一截,只是說『成之者性』也。」建安丘氏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就造化流行上說;『成之者性』,是就人心稟受上說;『繼之者善』,是就天所賦、人所受,中閒過接上說,如《書》『帝降之衷』,《中庸》『天命之性』。所謂降,所謂『命』,即繼之之義。」

書經

《商書湯誥》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恆性,克綏厥猷惟后。

纂傳朱子曰:何故不說降善,卻說降衷?看得衷字是箇無過不及,恰好底道理。天之生物,箇箇有一副恰好底道理, 恆常也。自天而言,則謂之降衷;自人受此衷而言,則謂之性猷,即道也。道者性之發用處。真氏曰:「《六經》言性,始見於此。」

《太甲》

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

纂傳漢孔氏曰:「言習行不義,將成其性。」鄭氏曰:「習,慣熟也。」程子曰:「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則性即是理,理無不善。」

詩經

《大雅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朱注言天生眾民,有是物必有是則。蓋自百骸九竅五臟而達之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無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視之明,聽之聰,貌之恭,言之順,君臣有義,父子有親之類是也。是乃民所執之常性,故其情無不好此美德者。昔孔子讀《詩》至此而贊之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而《孟子》引之以證性善之說,其旨深矣,讀者其致思焉。大全西山真氏曰:「盈天地之閒,莫非物也,人亦物也,事亦物也,有此物則具此理,是所謂則也。則者,準則之謂,一定而不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