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2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念勃勃而興,有以動其心也。譬之水焉」,本自瑩淨 寧息,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便是《大 學》次序。誠意最要,學者苟於此一節分別得善惡取 舍,是非分明,則自此以後,凡有忿懥、好樂、親愛、畏敬 等類,皆是好事。《大學》之道始不可勝用矣。

性理大全

《心意》

朱子曰:「心意猶有痕跡,如性則全無朕兆,只是許多 道理在這裡。」問:「情意如何體認?」曰:「性情則一。性是 不動,情是動處,意則有主向。如好惡是情,好好色,惡 惡臭,便是意。未動而能動者,理也;未動而欲動者, 意也。」

北溪陳氏曰:「意者,心之所發也,有思量運用之義。大 抵情者性之動,意者心之發。情是就心裡面自然發 動,改頭換面出來底,正與性相對。意是心上發起一 念,思量運用要恁地底。情是就動上論,意是就一念 處論。合數者而觀,纔應接事物時,便多呈露在面前。 且如一件事物來接著在內。主宰者,是心動出來,或」 喜或怒是情。裡面有箇物,能動出來底是情。運用商 量,要喜那人,要怒那人是意,心向那所喜所怒之人 是志。喜怒之中節處,又是性中道理流出來,即具當 然之則處是理,其所以當然之根源處是命。以下許 多物事,多在面前,未嘗相離,亦燦然不相紊亂。以 意比心,則心大意小。以全體言,意是就全體上發起 一念慮處。「毋意」之意,是就私意說,「誠意」之意,是就 好底意說。人常言意思,思者,思也。思慮念慮之類, 皆意之屬。

王龍溪集

《諸會語》

先生謂遵巖子曰:「正心,先天之學也;誠意,後天之學 也。」遵巖子曰:「必以先天、後天分心與意者,何也?」先生 曰:「吾人一切世情嗜慾,皆從意生。心本至善,動於意 始有不善。若能在先天心體上立根,則意所動自無 不善,一切世情嗜慾自無所容,致知工夫自然易簡 省力,所謂後天而奉天時也。若在後天動意上立根」, 未免有世情嗜慾之雜。纔落牽纏,便費斬截致知工 夫,轉覺繁難。欲復先天心體,便有許多費力處。顏子 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便是先天易簡之 學。《原憲》「克伐怨欲不行」,便是後天繁難之學,不可不 辨也。

馮少墟集

《關中書院語錄》

問:「虞廷說『人心道心,而上蔡謂『心本一,支離而去者, 乃意爾』,何也』?」曰:「心本一,自念起而後有人與道之分, 故曰:『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上蔡之言從《大學》來。蓋 心為意之主宰,意為心之發動,本只是一箇心,只因 一念發動處,遂名為意耳。上蔡之所謂心,與《大學》之 所謂心,對意而言也。虞廷之所謂心,兼意而言。雖不」 言意,而意與知自在其中。《大學》因虞廷言「人心道心」, 恐人無處覓心,故說出箇「意」字,見此心一念發動,才 有人與道之異。不然,一念未起,鬼神莫知,從何分辨?

辛全養心錄

《四子心傳》

問:「上蔡云:『心本一支離而去者,乃意耳』。所以慈湖以 無意為宗。」曰:「念未起之前,心本一念;既起之後,便有 善念有惡念。所以說支離而去者,乃意耳。非概謂念 既起之後,全是惡念,全無善念也。今泥支離而去之 說,一概要無意。不知一念而惡,無意可也;一念而善, 亦無意可乎?人心原是活底,有無念之時,亦有有念 之時,有起惡念之時,亦有起善念之時,豈有一概無 意之理?但當於念起時,看是善念,就要著實擴充;看 是惡念,就要著實克治。」或曰:「有意為善,雖善亦私,何 也?」曰:「有意為善,如自欺之意,原是不該有的,故謂之 私。若自慊之意,原是不該無底,豈可謂之私?若無自 欺之意,而并無自慊之意,一切總歸於無,是懲其有 意為善,而并不為善也,無此理矣。」問:「此心一念發 動處,有善念,有惡念。如是善念誠可也,如是惡念亦 誠可乎?」曰:「發動處有善念,有惡念,亦自有好善之念, 亦自有惡惡之念。善念與惡念對言,好善之念與惡 惡之念不對言,好善之念固善念,惡惡之念亦善念。 如起一善念即當為善」,卻又不肯為是,初念是而轉 念非也。如起一惡念,復起一惡不當為之念是,初念 非而轉念是也。此就平常論意者言。若《誠意》章,卻置 過善念惡念兩念對言底,只專以好善之念、惡惡之 念說。所以意都是該,誠底都該說。初念是而轉念非。 至於「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則萬念總歸於一念,而其 念不棼,末念只還其初念,而其念不轉,又何不自慊 之有?如此,則心本一而意亦復還於一,又何至支離 而去哉?小人揜不善以著善,其於「善不善」、「誠不誠」 之介,豈不分明?所謂有惡念,亦自有惡惡之念,只是 小人不肯誠於惡惡耳。學者做工夫,只是知惡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