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公但於馬上踧踖曰:「屢求退,主上未賜允。」終無忤 也。

明道先生為御史,嘗被旨赴都堂議事。荊公方怒,言 者厲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之事,非一家私議,願公 平氣以聽。」荊公為之愧屈。

明道為鄠縣主簿,有監酒稅者以賄播聞。先生至,將 與之同事。其人心不自安,輒為言曰:「外人謂某自盜 官錢,新主簿將發之,某勢窮,必殺人。」言未訖,先生笑 曰:「人之為言,一至於此。足下食君之祿,詎肯為盜?萬 一有之,將殺死不暇,安能殺人?」其人默不敢言,後亦 私償其所盜。

司馬溫公入相,盡變新法。東坡言變法宜有漸。溫公 不然之,色忿然。東坡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公為 諫官,爭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軾昔聞公道其 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軾盡言耶?」溫公謝之。

英曰:「自李文靖公以下四事,皆遜言之可法者。然文靖之遜,非吃三斗釅醋者不能,其納汙之道邪!若明道、東坡之遜,可謂從容不迫而有條理者矣。大抵下之遜上也,其勢易;上之遜下也,其勢難。」 或問:「婉言、遜言何以異?」 英曰:「婉者,不直己之意者也;遜者,不激人之怒者也。皆因人之不可與言,不得已而有言,法當」 如是也。知言之貴和平,貴婉貴遜,則「直言」 、「訐言」 、「惡言」 、「矜言」 、諂諛卑屈、取怨召禍之言,其病可藥矣。

《言貴當理》

明道先生曰:「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

朱子曰:「言不妄發,發必當理,惟有德者能之。」

王沂公言「天下利害事,多審而中理。」

韓魏公嘗言:「往時同列二三公不相下語,嘗至相擊, 待其氣定,每與平之,以理勝者亦自然不爭也。」 平菴項氏曰:「言之淺深詳略,必各當其理。」

楊龜山曰:「荊公在朝論事多不循理,只是爭氣。」

《言貴時》

《公明賈》曰:「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雲峰胡氏曰:「言貴乎時中,躁者先時而過乎中,隱者 後時而不及乎中,瞽者冥然不知所謂中者也。」 張南軒曰:「言而當其可,非養之有素者不能也。」 胡明仲曰:「不問不言,有言則必當其可。」

楊誠齋曰:「慎言非默,當其可則諫死不羨括囊。」 吳文正公曰:「當默而默,當語而語,惟其時。」

薛文清公曰:「時然後言,惟有德者能之。」

英曰:「誠能簡矣,實矣,和平矣,婉矣,遜矣。苟發之不當理,出之不以時,譬之《奕焉》,不免夫先後之著也。」

《言貴養心》

伊川先生曰:「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輕以 疾。」

問:「出辭氣莫是於言語上用工否?」程子曰:「須是養乎 中,自然言語順理。」

《朱子》曰:「即其言之失,知其心之病」, 人之有言皆出 於心,其心明乎正理而無蔽,然後其言平正通達而 無病。 大率說得容易的,便是他心放了, 心存則 自是不敢胡亂說話。 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 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強閉之而不出也。

胡敬齋曰:「言者心之聲,心正時言必不差。」

薛文清公曰:「言不謹者,心不存也,心存則言謹矣。」

《言貴養氣》

《韓文公》曰:「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小大 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 下者皆宜。」

明道先生曰:「凡為人言者,氣忿則招拂。」

或曰:「人言語緊急,莫是氣不定否?」伊川曰:「此亦當習。 習到言語自然緩時,便是氣質變也。」

《朱子》曰:「心氣和則言順理矣。」

吳明卿曰:「凡人語及其所不平,則氣必動,色必變,詞 必厲。惟韓魏公則不然。」

薛文清公曰:「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

英曰:「苟欲發言當理,出之以時,而不知豫養乎心之正,氣之和,將見本之,則無襲焉已矣。何乃罪心聲詞氣不似之哉?」

《言貴有用》

《古語》云:「一言可以興邦。」

《中庸》曰:「國有道,其言足以興。」

《左傳》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顏魯公曰:「齊桓公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蘇老泉曰:「昔者君子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 下以為口實。」

薛文清公曰:「與居官者言當使有益於其身,有惠及 於人。」

《晁氏客話》曰:「狄仁傑一言而全人之社稷,潁考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