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幸也。」若然,則善於讀者,不為無助焉。
《紫薇詩話》:曾子固舍人為太平州司戶,時,張伯玉璪 作守,歐公、王荊公諸人皆與伯玉書,以子固屬之,伯 玉殊不為禮。一日就後廳召子固作大排,唯賓主二 人亦不交一談也。既而召子固於書室,謂子固曰:「人 皆謂公為曾夫子,必無所不學也。」子固辭避而退。一 日,請子固作《六經閣記》,子固屢作,終不可其意,乃謂 子固曰:「吾試為之。」即令子固書曰:「六經閣者,諸子百 家皆在焉。」不盡尊經也。其下文不能具載。又令子固 問《書傳》中隱晦事,其應答如流。子固大服,始有意廣 讀異書矣。
《呂氏家塾記》:邵堯夫所居寢息處為「安樂窩,自號安 樂先生。」又為「甕牖讀書,燕居其下。」
《性理》藍田呂氏曰:「張子厚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 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 其志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嘗須臾忘也。」
《聞見後錄》:傅獻簡與杜祁公取未見石刻文字二本, 皆踰千言,各記一本。祁公再讀,獻簡一讀,覆誦之,不 差一字。祁公時年踰七十矣。
《歸田錄》: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 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 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謝希深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 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
《醉翁語》:「孫莘老喜讀書,晚年病目,乃擇卒伍中識 字稍解事者二人,授以句讀,每瞑目危坐室中,命二 人更讀于旁,終一策,則易一人飲之酒一杯使退,卒 亦自喜,可為老年讀書法。」
《欒城遺言》:「歐陽文忠公讀書,五行俱下,吾嘗見之,但 近覰耳,若遠視,何可當」 曲洧《舊聞》:張康節守泰州,召兼侍讀,以老不能進讀, 固辭。仁宗曰:「不必讀書,但留備顧問。」遂免進讀。未幾, 擢任風憲。
《畫墁錄》:「王世則,長沙人。冠歲辭親入南嶽讀書。其父 遺資二千,居數年,還家寧親。既而出二千,封識如故。 明年狀元及第。」
《金史梁肅傳》:「肅字孟容,奉聖州人。自幼勤學,夏夜讀 書,往往達旦,母葛氏常滅燭止之。天眷二年,擢進士 第。」
《辛愿傳》:「愿字敬之,福昌人。年二十五,始知讀書,取白 氏《諷諫集》自試,一日便能背誦,乃聚書環堵中讀之, 至《書伊訓》《詩河廣》,頗若有所省,欲罷不能,因更致力 焉。由是博極書史。」
《張萬公傳》:萬公幼聰悟,喜讀書。父彌學,夢至一室,牓 曰「張萬相公讀書堂。」已而萬公生,因以名焉。
《元史不忽木傳》:「不忽木受學於國子祭酒許衡,日記 數千言,衡每稱之,以為有公輔器。世祖嘗欲觀國子 所書字,不忽木年十六,獨書《貞觀政要》數十事以進。 帝知其寓規諫意,嘉嘆久之。衡纂歷代帝王名諡統 系歲年為書,授諸生,不忽木讀數過即成誦。帝召試, 不遺一字。」
《蕭𣂏傳》:「𣂏字維斗,自為兒時,翹楚不凡,稍出為府史, 上官語不合,即引退。讀書南山者三十年。製一革衣, 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玩誦不少置。於是博極 群書,天文、地理、律曆、算數,靡不研究。侯均謂:元有天 下百年,惟蕭維斗為識字人。」
《李德輝傳》:「德輝字仲實,適歲凶,家儲粟纔五斗,其母 舂蓬稗,炊藜莧而食之。德輝天性孝悌,操履清慎,既 就外傅,嗜讀書,束于貧,無以自資,乃輟業。年十六,監 酒豐州,祿食充足,甘旨有餘,則市筆札錄書,夜誦不 休。已乃厭糟麴,嘆曰:『志士顧安此耶?事不足以匡君 福民,隱不足以悅親善身,天地之閒,人壽幾何,惡可 無聞,同腐草木也』。」乃謝絕所與游少年,求先生長者 講學,以卒其業。
《秦起宗傳》:「起宗生長兵閒,學書無從得紙。父順削柳 為簡,寫以授之,成誦,削去更書。年十七,會立蒙古學, 學輒成,辟武衛譯史。」
《闊里吉思傳》:「闊里吉思性勇毅,習武事,尢篤于儒術, 築萬卷堂於私第,日與諸儒討論經史性理、陰陽術 數,靡不該貫。」
《張翥傳》:「翥字仲舉,少時負其才雋,豪放不羈,其父以 為憂,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憂,今請易業矣』。」乃謝 客閉門讀書,晝夜不輟。因受業于李存先生。存字安 仁,江東大儒也。其學傳于陸九淵氏,翥從之游,道德 性命之說,多所研究。
《許衡傳》:衡字仲平,懷之河內人也。七歲入學,授章句。 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 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 辭去。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 且貧無書,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