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5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二卷目錄

 講學部總論六

 朱子大全集六答王子合 答林叔和 答陳膚仲 答何叔京

學行典第一百二卷

講學部總論六

朱子大全集六

《答王子合》

「所論《祠記》,前日之書似已奉報,不知後來頗見邸報 否?語默隱顯,自有時節。前日膚仲亦以脩學來求記, 謹不敢作矣。今只有解釋經義,與時事無大相關,且 流俗所不觀,故猶不免偷閑整頓,然亦凜凜不敢自 保,況敢作文章,說道理,大書深刻,與人遮屋壁,使見 其姓名,指瑕求釁,以重世俗之憎病乎?」李伯諫初去 時,極要整頓學校,後來病痛多般,立腳不住,都放倒 了。大抵吾輩於貨色兩關打不透,便更無語可說也。 《大學》解義平穩,但諸生聽者,須時時抽摘問難,審其 聽後,果能反復尋繹與否。近覺講學之功,不在向前, 只在退後。若非溫故不能知新。蓋非惟不能知新,且 并故者亦不記得,日用之閒便成相忘,雖欲不放其 良心不可得矣。此事切宜自警,并以提撕學者為佳。 如其不然,則呂藍田所謂「無可講者」,真不虛矣。若得 它就此得些滋味趣向,立得一箇基址,即向後自住 不得。若都茫然無本可據,徒然費人詞說,久遠成得 甚事?切望於此留意,不須鐫碑立名,只為一時觀美, 無益於人,邂逅或能生事也。

陰陽之氣,相勝而不能相無,其為善惡之象則異乎 此。蓋以氣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其本固並立而 無先後之序、善惡之分也。若以善惡之象而言,則人 之性本獨有善而無惡,其為學亦欲去惡而全善,不 復得以不能相無者而為言矣。今以陰陽為善惡之 象,而又曰「不能相無」,故必曰「小人日為不善」,而善心 未嘗不閒見,以為陰不能無陽之証。然則曷不曰「君 子日為善,而惡心亦未嘗不閒見,以為陽不能無陰」 之証耶?蓋亦知其無是理矣。且又曰:「克盡己私,純是 義理,亦不離乎陰陽之正」,則善固可以無惡矣。所謂 不能相無者,又安在耶?大凡義理精微之際,合散交 錯,其變無窮,而不相違悖。且以陰陽善惡論之,則陰 陽之正皆善也,其沴皆惡也;以《象類》言,則陽善而陰 惡;以動靜言,則陽客而陰主。此類甚多,要當大其心 以觀之,不可以一說拘也。

窮理之學誠不可以頓進,然必窮之以漸,俟其積累 之多,而廓然貫通,乃謂識大體耳。今以窮理之學不 可頓進,而欲先識夫大體,則未知所謂「大體」者果何 物耶?

道即理也,以人所共由而言,則謂之道;以其各有條 理而言,則謂之理。其目則不出乎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朋友之閒,而其實無二物也。今曰「子貢、曾點知道 矣,而窮理未盡」,則未知所謂道者,又何物耶?

心猶鏡也,但無塵垢之蔽,則本體自明,物來能照。今 欲自識此心,是猶欲以鏡自照而見夫鏡也。既無此 理,則非別以一心又識一心而何?後書所論欲識端 倪,未免助長者,得之矣。然猶曰:「其體不可不識」,似亦 未離前日窠臼也。

《答林叔和》

「《示喻》,《為學本末》,足見雅志。嘗觀當世儒先論學,初非 甚異,止緣自視太過,必謂他人所論一無可取,遂致 各立門庭,互相非毀,使學者觀聽惶惑,不知所從。竊 意莫若平視彼己,公聽並觀,兼取眾長,以為己善,擇 其切於己者,先用其力,而於其所未及者,姑置而兩 存之。俟所用力果有一入頭處,然後以次推究,纖悉」 詳盡,不使或有一事之遺,然後可謂善學。不可遽是 此而非彼,入主而出奴也。

《答陳膚仲》

「講說次第,且如此亦得。但終是平日不曾做得工夫, 今旋捏合,恐未必能有益耳。又有本不欲為而卒為 之,本欲為而終不能為者,此皆規模不定,持守不固 之驗。凡事從今更宜審細,見得是當,便立定腳跟,斷 不移易,如此方立得事。若只如此輕易浮泛,終何所 成!不但教導一事也。絜矩更無可疑,且更詳味,須破 得舊說,方立得新說。不然,只是看得未透,未可容易 下語也。近覺朋友讀書,多是苟簡,未曾曉會得,便只 如此打過,何況更要它!更將已曉會得處反復玩味, 言外別見新意,決是有所不能矣。」以此理會文字,只 是悖理,無一事做得到底,悠悠泛泛,半明半暗,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