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霸傳》:霸就長水校尉樊儵受嚴氏《公羊春秋》,遂博 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旁,以 就學焉。
《包咸傳》:咸受業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太守黃讜, 署戶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禮有來學而無往 教。」讜遂遣子師之。
《承宮傳》:「宮字少子,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 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息 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執 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
《李固傳》:「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 千里。」〈注〉固改姓易名,杖策驅驢,負笈追師,三輔學《五 經》,積十餘年,博覽古今,明於風角星算,河圖讖緯,仰 察俯占,窮神知變。每到太學,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 令同業諸生知是郃子。
《杜喬傳》。〈注〉喬祖吏二千石喬少好學治韓詩京氏易 歐陽尚書雖二千石子嘗步擔求師林慮。
《郭太傳》:太字林宗,家貧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 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 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乃游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 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
兒《世說》:童子魏照求事郭泰,供給灑掃,曰:「經師易遇, 人師難遭。」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
《世說》:應劭字仲遠,博學多聞,舉高第,拜太山太守。嘗 自贊於鄭康成曰:「故太山太守應仲遠,北面稱弟子 何如?」康成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不稱 官閥。」劭有慚色。
服虔字子慎,將注《春秋》,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 講傳,遂匿姓名為烈門人賃作食,每至講時,輒竊聽 戶壁閒。既知其不能踰己,稍共書生敘其短長。烈聞, 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早往,未及晤,便呼 「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
《三國·魏志邴原傳》〈注〉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 書舍,原過其傍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 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羨其不 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流涕也。」師亦哀原 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童子 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閒, 誦《孝經》《論語》,自在童齔之中,嶷然有異。及長,金玉其 行,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里鄭君,君知 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 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 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 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鍼矣,然猶未達僕之微趣也。人 各有志,所規不同,故乃有登山而採玉者,有入海而 採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 之高哉!君謂僕以鄭為東家,丘君以僕為西家,愚夫 邪?」崧辭謝焉。又曰:「兗豫之士,吾多所識,未有若君者, 當以書相分。」原重其意,難辭之。持書而別,原心以為 求師啟學,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書何為 哉!」乃藏書於家而行。原舊能飲酒,自行之後,八九年 閒,酒不向口,單步負笈,苦身持力。至陳留則師韓子 助,潁川則宗陳仲弓;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 子幹。臨別,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原。原曰:「本能 飲酒,但以荒思廢業,故斷之耳。今當遠別,因見貺餞, 可一飲燕。」於是共坐飲酒,終日不醉。歸,以書還孫崧, 解「不致書」之意。
《零陵先賢傳》:劉先主欲遣周不疑就劉巴學,巴曰:「昔 游荊北,時涉師門,記問之學,不足紀名,猶天之南箕, 虛而不用賜書,乃欲賢甥摧鸞鳳之翮,游燕雀之宇, 將何以啟明之哉?」
《晉書嵇康傳》:「康至汲郡山中,見孫登,遂從之游。登沈 默自守,無所言說。康臨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雋,其能 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 半,餘半與康,皆凝而為石。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 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見。烈乃歎曰:『叔夜志趣非常,而 輒不遇,命也』。」
《王承傳》:承為東海太守,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 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甯越,以立威 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歸家。
《趙至傳》:「至字景真,代郡人。年十四,詣洛陽,游太學,遇 嵇康於學寫石經,徘徊視之,不能去,而請問姓名,康 曰:『年少,何以問邪』?」曰:「『觀君風器非常,所以問耳』。康異 而告之。後乃亡到山陽,求康不得而還。又將遠學,母 禁之,至遂陽狂走三五里,輒追得之。年十六游鄴,復 與康相遇,隨康還山陽。」
《梁書臧盾傳》:盾幼從徵士琅琊諸葛璩受《五經》,通章 句。璩學徒常有數十百人,盾處其閒,無所狎比。璩異 之,歎曰:「此生重器,王佐人也。」
《南史范雲傳》:「雲從兄縝,年未弱冠,從沛國劉瓛學。瓛 甚奇之,親為之冠,在瓛門下積年,恆芒屩布衣,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