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 之才之傳,遠有端緒,而雍探賾索隱,妙悟神契,洞徹 蘊奧,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趙方傳》:方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時 劉光祖以耆德為帥,方事以師禮,自言吾性太剛,每 見劉公使人更和緩。嘗請光祖書「勤謹和緩」四字,揭 坐隅以為戒。
《袁燮傳》:「燮字和叔,以直學士奉祠。燮初入太學,陸九 齡為學錄,同里沈煥、楊簡、舒璘亦皆在學,以道義相 切磨。後見九齡之弟九淵,發明本心之旨,乃師事焉。 每言人心與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則 與天地相似。學者稱之曰潔齋先生。」
《羅從彥傳》:從彥為惠州博羅縣主簿,聞同郡楊時得 河南程氏學,慨然慕之,及時為蕭山令,遂徒步往學 焉。時熟察之,乃喜曰:「惟從彥可與言道。」於是日益以 親,時弟子千餘人,無及從彥者。從彥初見時三日即 驚汗浹背,曰:「不至是,幾虛過一生矣。」
《李侗傳》:「侗聞郡人羅從彥得河、洛之學,遂以書謁之, 從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語》《孟》之說。從彥好靜坐,侗退 入室中亦靜坐。從彥令靜中看喜怒哀樂未發前氣 象,而求所謂中者。久之,而於天下之理該攝洞貫,以 次融釋,各有條序,從彥亟稱許焉。」
《張繹傳》:繹游僧舍,見僧道楷將祝髮從之。時周行己 官河南,警之曰:「何為舍聖人之學而學佛?異日程先 生歸,可師也。」會程頤還自涪,乃往受業。頤賞其穎悟, 讀《孟子》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慨然有 得。
《張栻傳》:栻,丞相浚子也。穎悟夙成,浚愛之,自幼學,所 教莫非仁義忠孝之實。長師胡宏,一見即以孔門論 仁親切之旨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焉,宏稱之曰:「聖 門有人矣。」
《蘇昺傳》:「昺始學於張載,而事二程卒業。」
《尹焞傳》:「焞少師事程頤,與河南張繹同時。繹以高識, 焞以篤行。頤既沒,焞聚徒洛中,非弔喪問疾不出戶, 士大夫宗仰之。」
《楊時傳》。時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 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 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程顥於潁昌,相得甚懽。 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顥死,時聞之, 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於 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 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朱熹傳》: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嘗屬熹 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沖三人,學有 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聽。」故 熹之學既博求之經傳,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延平 李侗老矣,嘗學於羅從彥,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里, 徒步往從之。
《黃𠏉傳》:「𠏉往見清江劉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遠器 時學,非所以處子也』。」因命受業朱熹。𠏉家法嚴重,乃 以白母,即日行。時大雪,既至而熹他出,𠏉因留客邸, 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歸。𠏉自見熹,夜不 設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熹語人曰: 「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
《李燔傳》:燔中紹熙元年進士第,授岳州教授。未上,往 建陽,從朱熹學。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語,且曰:致遠固 以毅,而任重貴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齋而自儆。 《張洽傳》: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自六經傳註而下,皆究 其指歸。至於諸史百家,山經地志,老子浮屠之說,無 所不讀。嘗取管仲所謂「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將通之」之語,以為窮理之要。熹嘉其篤志。 《陳淳傳》:淳少習舉子業,林宗臣見而奇之,且曰:「此非 聖賢事業也。」因授以《近思錄》。淳退而讀之,遂盡棄其 業焉。及朱熹來守其鄉,淳請受教,熹曰:凡閱義理,必 窮其源,如為人父何故止於慈,為人子何故止於孝, 其他可類推也。淳聞而為學益力。
《王昭素傳》:「昭素少篤學不仕,有志行,為鄉里所稱,常 聚徒教授以自給。李穆與弟肅及李惲皆常師事」 《名臣言行錄》:「時伊川道學為天下宗師,晏敦復不遠 千里而見焉,先生一見奇之,由是學問日益純正,士 類推重。」
崇寧初,元祐學有禁,姦人用事,出其黨為諸路學使, 專糾其事。伊川之門,學者無幾,雖素從遊,閒以趨利 叛去。馬伸方自吏部求為西京司法,銳然為親依之 計,至則因張繹以求見。先生初以非其時恐貽公累, 公執贄凡十,反愈恭,且曰:「使伸得聞道,雖死何憾,況 不至於死者乎?」先生聞而歎曰:「此真有志者。」遂引而 進之。自爾出入凡三年公暇,雖風雨必日一造焉。 李郁幼不好弄,坐立必莊。少長學於舅氏,陳忠肅公 器之,踰冠,乃見龜山而請業焉。龜山一見奇之,即妻 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