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6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犧牲,頗曉其禮。」

《戴憑傳》: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 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 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講經不窮戴侍中。」

《賈逵傳》:永平中,有神雀集宮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 帝異之,以問臨邑侯劉復,復不能對,薦逵博物多識。 帝乃召見逵問之,對曰:「昔武王終父之業,鸑鷟在岐, 宣帝威懷外國,神雀仍集,懷遠之徵也。」帝敕蘭臺給 筆札,使作《神雀頌》,拜為郎,與班固並校祕書,應對左 右。

《王充傳》:「充家貧無書,嘗遊雒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 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黃香傳》:香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召之,甚見愛敬,博 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 黃童。」

《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 記,讀書五行並下。為郡決曹史,行部四十二縣,錄囚 徒數百千人。及還,太守備問之,奉口說罪繫姓名,坐 狀輕重,無所遺脫,時人奇之。」

《禰衡傳》:劉表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 長子射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嘗與衡俱遊,共讀蔡 邕所作碑文,射愛其辭,還,恨不繕寫。衡曰:「吾雖一覽, 猶能識之,唯其中石缺二字為不明耳。」因書出之。射 馳使寫碑,還校如衡所書,莫不歎服。

《拾遺記》:「何休木訥多智,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 緯及遠年古諺、歷代圖籍,莫不咸誦。門徒有問者,則 為注記而口不能說,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穀梁》墨 守,謂之三闕。言理幽微,非知幾藏往,不可通焉。及鄭 康成鋒起而攻之,求學者不遠千里,臝糧而至,如細 流之赴巨海,人謂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嶮阻每言:「人而 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 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然麻蒿以自照。觀 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 以淨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 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河洛祕奧」, 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于柱壁,及園林樹木,好學者 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後漢書陸續傳》:「續幼孤,仕郡為戶曹史。時歲荒,民饑 困,太守尹興使續于都亭賦民饘粥。續悉簡閱其民, 訊以名氏,事畢,興所問食幾何,續因口說六百餘人, 皆分別姓名,無有差謬。」

《冊府元龜》:任安字少卿,為武功亭長。邑中人民俱出 獵,安嘗為人分麋鹿雉兔,署部老小嘗壯劇易處,眾 人皆喜曰:「無傷也。」任少卿分別平有智略。明日復會, 會者數百人。安曰:「某子甲何為不來乎?」諸人皆怪其 見之疾也。位至大司馬。

臧旻自匈奴中郎將徵拜議郎,還京師,太尉袁逢問 其西域諸國土地、風俗,人物種類,旻具答言:「西域本 三十六國,復分為五十五,稍散至百餘國,大小道里 遠近,人數多少,風俗燥濕,山川草木鳥獸,異物名」種, 不與中國同者,口陳其狀,手畫地形。逢奇其才,嘆息 曰:「雖班固作《西域傳》,何以加此!」

《魏志王粲傳》:「粲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 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 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 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 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彊記默識類如 此。」

《陳矯傳》:太守陳登請為功曹,使矯詣許,謂曰:「許下論 議,待吾不足,足下相為觀察,還以見誨。」矯還曰:「聞遠 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登曰:「博聞彊識,奇逸卓 犖,吾敬孔文舉,所敬如此,何驕之有?」

《蜀志·先主傳》張松識達精果,有才幹。劉璋遣詣曹 公,曹公不甚禮松。主簿楊修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 納。修以公所撰《兵書》示松,松宴飲之閒,一看便闇誦, 修以此益奇之。

《尹默傳》:「默字思潛,梓潼涪人也。益部多貴今文,而不 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遠遊荊州,從司馬德操、宋仲 子等受古學,皆通諸經史,又專精于《左氏春秋》。自劉 歆條例,鄭眾、賈逵父子、陳元方、服虔注說,咸略誦述, 不復按本。」

《李譔傳》:「譔父仁,與同縣尹默遊荊州,從司馬徽、宋忠 等學。譔具傳其業,又從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 該覽。加博好技藝,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之巧,皆 致思焉。」又有漢中陳術,亦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 《吳志朱桓傳》:「桓性彊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部曲 萬口,妻子盡識之。」

《冊府元龜》:「何祗補成都令,使人投算,祗聽其讀而心 記之,不差升合,其精如此。後為都督從事,時諸葛亮 用法峻密,陰聞祗遊戲放縱,不勤所職。當亮往錄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