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7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心學部紀事

 心學部雜錄

 心學部外編

學行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心學部紀事

《列子湯問篇》:「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 雙鶬於青雲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 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唯 魚之念,投綸沈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 餌,猶沈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 重也。」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 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 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 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莊子天地篇》:「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 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 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 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 『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 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 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 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 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人閒世篇》: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 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 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孔叢子詰墨》:「靈公汙而晏子事之以潔,莊公怯而晏 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儉。梁丘據問《晏 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晏 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 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也。」孔子聞之曰:「小子記 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

《論衡感虛篇》:「申喜夜聞其母歌,心動開關,問歌者為 誰,果其母。蓋聞母聲,聲音相感,心悲意動,開關而問, 蓋其實也。」

《漢書陳平傳》:平降漢,或讒平,漢王召平而問曰:「聞先 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 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說,項王不信人,聞漢王能用人, 故臝身來使,無可用,得請骸骨。」漢王乃謝。

《王陵傳》:陵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 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願為 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 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 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 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 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 常以照宮人。」

《後漢書。光武本紀》:更始二年秋,戰於蒲陽,悉破降之。 降者猶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歸營勒兵,迺自 乘輕騎,案行部陳。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 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

《晉書荀勗傳》:「勗字公曾,武帝時,議省州郡縣半吏以 赴農功。勗議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 事不如清心。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致畫一之歌。此 清心之本也。」

《北史蘇綽傳》:「綽字令綽,仕周,拜大行臺左丞,參典機 密。自是寵遇日隆,得盡其智能,條奏施行。其一先修 心,曰:『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靜,則思慮妄 生,思慮妄生則見理不明,見理不明,則是非謬亂,是 非既亂,則一身不能自理,安能理人也?是以理人之 要,在於清心而已。夫所謂清心者,非不貪貨財之謂』」, 乃欲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心和志靜,則邪僻之慮 無因而作,邪僻不作,則凡所思念無不皆得至公之 理。率至公之理,以臨其人,則彼下人,孰不從化。是以 稱理人之本,先在理心。周文甚重之,常置諸左右。 《慕容白曜傳》:白曜弟子契,輕薄無檢,太和初,以名家 子擢為中散,遷宰官中散。孝文曰:「卿等自審不勝貪 心者,聽辭位歸第。」契進曰:「小人之心無定,而帝王之 法有常。以無𢘆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垂退 免。」帝曰:「契若知心不可常,即知貪之惡矣,何為求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