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8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世之可規,而不知曲主不可使之庭乎?鷹隼為鳳,狐 狸為麟,葭菼為蘜,蒺藜為蘭。」故賢士之處世,明主求 焉,常主忽焉。是故放勳以之讓,后羿以之棄,高宗以 之夢,帝辛以之剖,周公以之握,穆公以之殉,句踐以 之謀,祖龍以之坑。由此觀之,賢士之顯戮時也。故負 鼎而干湯,伊尹不知其為顯,及授之以阿衡而伐夏, 則顯「矣。歷說十二諸侯,孔子不知其為戮。及絕糧而 削跡,行不脫冕,則戮矣。若甫之所遇,不可謂不戮也。 惟楚聘就而未報,故為此遊,以待其戮,胡可掩也?憲 也非敢傲子之命,實惟不懌苟處而淹吾豢譽也,亦 何功之為?」遂不入桂陽郡,南郵于長沙。

《漢書貢禹傳》:「禹以明經潔行著聞,徵為博士、涼州刺 史,病去官,復舉賢良,為河南令。歲餘,以職事為府官 所責,免冠謝禹曰:『冠一免,安復可冠也』!」

疏《廣傳》:地節三年,立皇太子廣為少傅,徙太傅。廣兄 子受以賢良舉,拜為少傅,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 榮。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廣謂受曰: 「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 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 子相隨出關,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受叩頭 曰:「從大人議。」即日父子俱移病,滿三月賜告。廣遂稱 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公卿大夫、故 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 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歎息為之下 泣。

《後漢書李膺傳》:「膺為司隸校尉,免歸鄉里,居陽城山 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穢朝廷。及陳蕃免 太尉,朝野屬意於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 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 惟日為歲。知以直道,不容於時,悅山樂水,家于陽城。 道近路夷,當即聘問,無狀嬰疾,闕於所仰。頃聞上帝』」 震怒,貶黜鼎臣,人鬼同謀,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 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揚煇,棄和取 同。方今天地氣閉,大人休否,智者見險,投以遠害,雖 匱人望,內合私願,想甚欣然,不為恨也。願怡神無事, 偃息衡門,任其飛沈,與時抑揚。

《樊英傳》:「英隱於壺山之陽。永建二年,策書備禮徵之, 固辭疾篤,乃詔切責郡縣,駕載上道。四年,拜五官中 郎將。數月,英稱疾篤,賜告歸。初,南河張楷與英俱徵, 既而謂英曰:天下有二道,出與處也。吾前以子之出, 能輔是君也,濟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萬乘 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進退無所據」 矣。

《蜀志秦宓傳》:「宓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時 宓同郡王商為治中從事,與宓書曰:『貧賤困苦,亦何 時可以終身?卞和衒玉以燿世,宜一來與州尊相見』。 宓答書曰:昔堯優許由,非不弘也,洗其兩耳;楚聘莊 周,非不廣也,執竿不顧。《易》曰:『確乎其不可拔』。夫何衒 之有?且以國君之賢,子為良輔,不以是時建蕭、張之」 策,未足為智也。僕得曝背乎隴畝之中,誦顏氏之簞 瓢,詠原憲之蓬戶,時翱翔于林澤,與沮溺之等儔,聽 元猿之悲吟,察鶴鳴于九皋,安身為樂,無憂為福,處 空虛之名,居不靈之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斯乃僕 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

《晉書謝安傳》:「安累辟不就,簡文帝時為相曰:『安石既 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時安弟萬 為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 之右,自幼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範訓子弟。安妻, 劉惔妺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 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萬黜廢,安始有仕」 進志,時年已四十餘矣。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 將發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嵩戲之曰:「卿累違朝旨, 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蒼生今亦將如卿何?」安甚有媿色。

安弟萬,工言論,善屬文,敘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 龔勝、孫登、嵇康四隱四顯,為《八賢論》。其旨以處者為 優,出者為劣,以示孫綽,綽與往反,以體公識遠者,則 出處同歸。

《王羲之傳》:「羲之少有美譽,朝廷公卿皆愛其才器,頻 召為侍中吏部尚書,皆不就。復授護國將軍,又推遷 不拜。揚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勸使應命,乃遺羲之 書曰:『悠悠者以足下出處,足觀政之隆替。如吾等,亦 謂為然。至如足下出處,正與隆替對,豈可以一世之 存亡,必從足下從容之適?幸徐求眾心。卿不時起,復 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開懷,當知萬物之情也』。」羲之 遂報《書》曰:「吾素自無廊廟,直王丞相時果欲內吾,誓 不許之。手跡猶存,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 退。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素與親知,言之非 一日也。若蒙驅使,關隴巴蜀,皆所不辭,吾雖無專對 之能,直謹守時命,宣國家威德,故當不同于凡使,必 令遠近咸知朝廷留心于無外,此所益殊不同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