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 能默。」洩曰:「驅之。」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 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冉有用矛於齊 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 三發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 仲尼不對,而私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 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若不 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 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訪 焉?」弗聽,
「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弔,且送葬,曰: 『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 紼使求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有不腆先人 之產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乎』?」 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冉求者,字子有,少孔子二十 九歲,為季氏宰。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 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復 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 「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 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 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按《莊子知北遊篇》:「冉求問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 邪』?仲尼曰:『可』。」古猶今也。冉求失問而退,明日復見曰: 「『『昔者吾問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猶今也。昔 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 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為不神者求邪? 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乎』?」冉求 未對。仲尼曰:「已矣,未應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 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體。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 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猶其有物也,猶其有物也, 無已。聖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 按《韓詩外傳》魯哀公問冉有曰:「『凡人之質而已,將必 學而後為君子乎』?冉有對曰:『臣聞之,雖有良玉,不刻 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曰:「何以知 其然也?夫子路,卞之野人也;子貢,衛之賈人也。皆學 問于孔子,遂為天下顯士。諸侯聞之,莫不尊敬;卿大 夫聞之,莫不親愛,學之故也。昔吳、楚、燕、代,謀為一舉 而欲伐秦。桃賈,監門之子也,為秦往使之,遂絕其謀, 止其兵。及反國,秦王大悅,立為上卿。夫百里奚,齊之 乞者也,逐于齊西,無以進,自賣五羊皮,為一軛車,見 秦繆公,立為相,遂霸西戎。太公望少為人壻,老而見 去,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磻溪,文王舉而用之,封 於齊。管仲親射桓公,遂除報讎之心,立以為相,存亡 繼絕,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此四子者,皆嘗卑賤窮辱 矣,然其名聲馳於後世,豈非學問之所致乎?由此觀 之,士必學問然後成君子。于是哀公嘻然而笑曰:「寡 人雖不敏,請奉先生之教矣。」
按《闕里志》:「唐開元二十七年,贈冉子為徐侯;宋大中 祥符二年,封彭城公;咸淳三年,改封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