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0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眚無光,若有兩日相摩者,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 恐陛下不信也。至於春日載陽,復有雨雪殺物,茲不 曰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又不信也。迺五月庚寅,又 有地震,玆又不曰大異乎?且夫天變在遠,臣子不敢 奏也,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郡不敢聞也,不信可也。 今也天變頻仍,地震輦轂,而君臣不聞警懼,朝廷不 聞咨訪。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臣不知陛下於 此悟乎否乎?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七也。自 頻年以來,兩浙最近則先旱,江淮則又旱,湖廣則又 旱,流徙者相續,道殣相枕,而常平之積名存而實亡, 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靜而無事,未知所以賑救之, 動而有事,將何以仰以為資耶?臣所謂言有事於無 事之時者八也。古者足國裕民,惟食與貨。今之所謂 錢者,富商、巨賈、閹宦、權貴皆盈室以藏之,至於百姓 三軍之用,惟破楮券爾。萬一如唐涇原之師,因怒糲 食,蹴而覆之,出不遜語,遂起朱泚之亂,可不為寒心 哉!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九也。古者立國必 有可畏,非畏其國也,畏其人也。故苻堅欲圖晉,而王 猛以為不可,謂謝安、桓沖江左之望,是存晉者二人 而已。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 金人所憚也。近時劉珙可用則早死,張栻可用則沮 死,萬一有緩急,不知可以督諸軍者何人?可以當一 面者何人,而金之所素憚者又何人?而或者謂人之 有才用而後見。臣聞之《記》曰:「苟有車必見其式,苟有 言必聞其聲。」今曰有其人而未聞其可將可相,是有 車而無式,有言而無聲也。且夫用而後見,非臨之以 大安危,試之以大勝負,則莫見其用也。平居無以知 其人,必待大安危大勝負而後見焉。成事幸矣,萬一 敗事,悔何及耶?昔者謝元之北禦苻堅,而郗超知其 必勝;「桓溫之西伐李勢而劉惔知其必取。蓋元於履 屐之閒無不當其任,溫於蒱博不必得則不為。二子 於平居無事之日,蓋必有以察其小而後信其大也, 豈必大用而後見哉?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 十也。願陛下超然遠覽,昭然遠寤,勿矜聖德之崇高 而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國之生聚而嚴其所未備;勿 以天地之變異為適然,而法宣王之懼災;勿以臣下 之苦言為逆耳,而體太宗之導諫;勿以女謁近習之 害政為細故,而監漢、唐季世致亂之由;勿以仇讎之 包藏為無他,而懲宣、政晚年受禍之酷;責大臣以通 知邊事、軍務如富弼之請;勿以東西二府異其心;委 大臣以薦進謀臣良將如蕭何所奇。勿以文武兩途 而殊其轍,勿使賂宦者而得旄節,如唐大曆之弊;勿 使貨近幸而得招討,如梁段凝之敗。以重蜀之心而 重荊、襄,使東西形勢之相接,以保江之心而保兩淮, 使表裡脣齒之相依。勿以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 可恃。增屯聚糧,治艦扼險,君臣之所咨訪,朝夕之所 講求,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庶幾上可消於 天變,下不墮於敵姦。然天下之事,有本根,有枝葉,臣 前所陳,枝葉而已。」所謂本根,則人主不可以自用,人 主自用,則人臣不任責,然猶未害也。至於軍事,而猶 曰「誰當憂此,吾當自憂」,今日之事,將無類此?《傳》曰:「『水 木有本原』。聖學高明,願益思其所以本原者。」東宮講 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官僚以得端,人相賀。他日 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警,太子深敬之。王淮 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者何事?」曰:「人才。」又問:孰為 才?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淮次第擢用之。 歷樞密院檢詳,守右司郎中,遷左司郎中。十四年夏 旱,萬里復應詔言:「旱及兩月,然後求言,不曰遲乎?上 自侍從,下止館職,不曰隘乎?今之所以旱者,以上澤 不下流,下情不上達,故天地之氣隔絕而不通。」因疏 四事以獻,言皆懇切。遷祕書少監。會高宗崩,孝宗欲 行三年喪,創議事堂,命皇太子參決庶務。萬里上疏 力諫,且上《太子書》言:「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一履危機, 悔之何及?與其悔之而無及,孰若辭之而不居?願陛 下三辭五辭,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高宗未葬,翰林 學士洪邁不俟集議配饗,獨以呂頤浩等姓名上。萬 里上疏詆之,力言張浚當預,且謂邁無異指鹿為馬。 孝宗覽疏不悅,曰:「萬里以朕為何如主?」由是以直祕 閣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祕書監。入對言:「天下有 無形之禍,僭非權臣而僭於權臣,擾非盜賊而擾於 盜賊,其惟朋黨之論乎?蓋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黨, 空天下人才莫如朋黨,黨論一興,其端發於士大夫, 其禍及於天下。前事已然,願陛下建皇極於聖心,公 聽並觀,壞植散群,曰君子從而用之,曰小人從而廢 之,皆勿問其某黨某黨也。」又論:「古之帝王固有以知, 一已攬其權,不知臣下竊其權。大臣竊之則權在大 臣,大將竊之則權在大將,外戚竊之則權在外戚,近 習竊之則權在近習。竊權之最難防者,其惟近習乎? 非敢公竊也,私竊之也。始於私竊,其終必至於公竊 而後已,可不懼哉!」紹熙元年,借煥章閣學士為接伴 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曆》成,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