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鳳陽府志》:「李惟一,字君守。少有志聖賢之道,日夜 勤思,豁然通一貫之旨,著書數萬餘言,無所不包,而 冠以『太極一貫』諸解,使學者由博之約,下學上達,終 始咸備焉。官婺源司訓。」
楊墀
按《鳳陽府志》:「楊墀,字丹軒,邑庠生。潛心理學,合朱陸 之旨,得其條貫。著《經書疏義》《忠孝家規》,江淮閒咸以 為師表。夙與大司馬張鶴鳴友,登第後絕不一晤。邑 侯重其清介,造廬加禮。居常獎善嫉惡,鄉人化之。凡 有過失,惟恐其知人,以比陳太丘云。」
查鐸
按《涇縣志》:「查鐸,字子警,號毅齋。為諸生時,刻勵攻文 藝,尤有志于正學,嘗曰:『匪學胡文,匪聖胡學』。嘉靖己 酉舉于鄉,報至,猶偕同志聚講,抵暮而罷。乙丑成進 士,授德安推官。清介絕俗,不為煩苛。其于單赤尤曲 體其隱。諸生葉潤為讎所中,鐸為直之,至忤直指不 顧。聞令有欲那移乾沒自潤者,微感之,令其省改,不」 以摘發之名自居也。其鞫獄平允,民就讞恐後。久之, 治理流聞,薦剡且上一同官。直指欲並舉而疑其年, 鐸曰:「第論能職不耳。如以年,則鐸長于彼且二歲。」直 指絕嘆以為難。未滿考,以卓異徵,道經新鄭,鐸故新 鄭相所舉也。時家居見鐸,思致書都門,為之先容,堅 卻之,以此忤意。入京,拜刑科給事中,轉戶科,仍轉刑 科。屢疏勸經筵覈邊功,定營議、舉人才,言不為矯激, 而識者服其得體。休暇,輒從海內名碩結社論學以 為常。未幾,新鄭起,兼銓部,勢張甚,修舊隙。一日,問鐸: 「以直報怨,意何居?」答問:「一以恬夷」劑之,令其自解。又 欲出一罪人與進其私黨,兩執不從,因與之左。會山 西參議撫臣又迎新鄭旨論之,致仕油然不以屑意 也。新鄭罷,臺省交章薦,復補舊任。至則革蒲東,停喪 敝習,定為葬儀,勒令互察,得歸土者不可勝數。有妖 似獼,能匿形,而人言多煽惑,出示驅之,妖謝相知者 曰:「查公正人,吾不敢犯。」為避去。兩閱歲,晉廣西兵備 副使,領廣西驛傳之任。三月移疾歸。為復水西書院, 倡明理學,即單煢後進,折節引之,未嘗不與講敵禮 也。平居不至郡邑,至于均田救荒,則力言于當事。臺 使者時累疏以薦,而已決志堅臥矣。其品格如鳳麟, 心事如天日,言行有壇宇坊表。其學則篤信文成,倡 良知之說。時講者各立門戶,而獨守之不易。終身闇 然自修,不為表暴。最後疾作,兄秀視疾,問曰:「心得無 動乎?」曰:「能病吾身耳。吾心何病?」旦而起,索衣冠端坐, 逾時遂瞑,享年七十有四。
蕭良幹
按《涇縣志》:「蕭良幹,字以寧,號拙齋,中都人。幼有大志, 甫入塾,睹范文正公義田故事,即欲倣行書片紙,藏 書笥中。弱冠慕王文成公學而私淑之。時時同志聯 會講究良知之旨,多所自得,直從本心,無纖毫矯飾, 孝友本之天植。少時母疾,衣不解帶者累月。初授戶 部主事,榷稅崇文。河西羨金貯帑,不以累行李。擢浙」 江紹興知府。修三江閘,築興海塘,復稽山書院,與衿 紳講學課文,得士為盛,肖像崇祀。陞貴州副使,歷河 南右參政,分守大梁。至陝西左布政使。裁抑礦稅,二 璫,不少假借,所部賴以安寧。歷三十年,官舍冷如,行 李蕭然。所有田產,分給子姓外,仍割腴田二百餘畝 為義田,以竟初志。年七十餘,卒于家。
鄭岱
按《涇縣志》:「鄭岱,字維宗,號謙吾,南隅人。警敏異常。年 十四,補邑諸生,試輒高等。水西精舍成,諸鄉老共發 揮王文成公良知之學。岱聞而學之,二十年,苦無所 入。偶一友述許魯齋言,雖處千百人場中,常知有己, 欣然有當于心,遂默默用此。久之隱隱若有我在。因 自覺曰:『人言行住坐臥,不離這箇,原來這箇不離行 住坐臥,然後解得。聖人之學,心學也,而《四書》《六經》一 一皆有頭』」之語矣。暮年更加精研,隨得隨書,多所透 悟,今自言草是也。歲貢入京,卒年五十有三。
韓貞
按《揚州府志》:「韓貞,興化人。世業陶,天性孝友,目不涉 書史,而慕聖賢之學。聞王艮子襞倡道海濱,往從之 遊。家貧,裹麥屑數升,候諸生罷饌,就其餘爨煮食之。 常曰:『道在堯舜,堯舜只是孝弟』。遂躬行力踐,言動不 苟,尤善提獎後學,遠近來學者數百人,有司餽遺,一 切謝。家無擔石,稍餘半菽,即分給貧乏,自處晏如也。」 督學耿定向與語性學,大器重之。學者稱「樂吾先生。」
張懋勳
按《揚州府志》:「張懋勳,字堯光,江都人。性嗜學。為諸生 時,步趨言論,一準先型。私淑王守仁,鍵關兀坐者三 十餘年。自謂于理學有得,所著有《二劍齋日編》及《心 學正統》等書。」
甯咸
按《衡州府志》:「甯咸,字叔虛,太虛其別號也。弱不好弄, 始髫即能為古文詞,常從曾王父後講學,遂作《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