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2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乃割股煎湯,假藥以進,父服之病愈。永樂八年,表其 門。」

趙讓

按《濟南府志》:「趙讓,肥城人。家貧,少孤,事母至孝,傭力 以供甘旨。母疾,禱於天,祈以身代。母卒號泣,絕而復 甦。墓廬有虎夜至,讓但號泣,虎徐徐而去。後有數盜 入墓,讓告曰:『惟有米二升,以為母忌辰祭資』。」盜感其 孝,遺以百錢。永樂初旌。

范衷

按《南昌郡志》:「范衷,字恭肅,豐城人,永樂進士,歷知昌 化、壽昌、太和三縣,遷汝州知州。性至孝,廬父墓,瓜生 連理,有三白兔常遶墓馴走,人以為孝感所致。」

葉彬

按《建寧府志》:「葉彬,字允均,建安人。父濬,永樂丙戌進 士,知鄱陽縣。公出一日,暴水壞廨垣,彬祖母令人撤 板榜以蔽。讎家發其事,法當論死。彬母欲以身代,彬 時年十歲,即自詣官首實,得收贖。後都察院疑其獄, 逮問拷掠一詞,竟得宥免。彬後歷六安、虞城二學教 諭。」

陳榮

按《建寧府志》:「陳榮,字希仁,甌寧人。少失怙,事母孝謹, 備甘旨之奉。母目盲,榮左右扶持不少離,每夕稽顙 北辰,祈母目復明。或告以舌舐之。凡十年,母目竟明。 永樂丙申,建城大水,榮二子俱髫,漂流抵福之螺洲, 遇潮衝達岸,得不死。鄰火及其廬,輒反風而滅,人以 為孝感所致。」

蘇元方

按《漳州府志》:「蘇元方,龍溪人。事母極孝,讓產于弟,無 德色,鄉邦咸敬慕之。永樂初,以懷才抱德薦,有司敦 促就道,未行,卒于家。」

謝伯衡

按《延平府志》:「謝伯衡,南平人。永樂十年五月,洪水暴 漲,衡父柩未葬,被漂。衡入水抱棺號哭,棺得泊,遂卜 葬,復置祭田,悉出己資,不責諸弟,人以為孝。」

劉彥清

按《饒州府志》:「劉彥清,名曾,以字行,鄱陽人,耕雲六世 孫。讀書曉大義,以醫世其家。母魏氏疾,藥石不效,焚 香告天,刲股和粥以飼,疾遂愈。會征廣,以醫選從行, 中途渡江墮水,適有牛渡,攀其尾得濟。既歸,過彭蠡, 風浪覆舟,人盡溺,獨賴舟板以全,兩免大難,人以為 孝感。」

高三

按《河內縣志》:「高三,永樂間,父母相繼而卒。三旦夕哀 號,若無所托,乃至塋側立茅舍居之,運土築墳,三載 方歸,時以孝稱。」

郭魯弟純

按《兗州府志》:「郭魯,東阿人。父履,洪武中為欒城教諭, 坐在任九年士無中式,謫戍雲南。魯及弟純皆以其 年中式,因上疏請代。其詞有曰:『李密孫男,尚能報其 祖母;緹縈女子,猶得贖其父刑。今臣父病體衰羸,年 垂六十,跋涉萬里,道路艱危。桑榆之景無多,客死之 期立至。有親如此,生子奚為』。書奏,成祖憐之,詔召還」, 仍以為鄞縣教諭。

汪仲庸

按《興安縣志》:汪仲庸,學問淹博,事母以孝聞。永樂閒, 為金華教授。赴京上詩乞就移養。詩曰:「八十慈親六 十兒,白頭相對忍相違。身遊京國三千里,心在庭闈 十二時。紅日瞻依心戀戀,白雲凝望思遲遲。得全就 祿移供養,沒齒懷恩詎敢遺。」上憐之,改上饒訓。戊子、 辛酉,與福建文衡。

陳旺

按《永州府志》:「陳旺,字廷輝,號湘水,事親最孝,偶值母 病,朝夕祈祝,憂形于色,寢食俱廢,不覺也。永樂庚子, 中鄉試十八名,時年十八,遂卒,未能竟其孝養之志。」

金叔剛

按《富陽縣志》:「金叔剛,字彥真,富陽人。為人端方嚴重, 居家以孝聞。親死,廬墓三年,邑人重之。永樂三年,以 薦擢監察御史,後因直言坐死。」

王瀘澐

按《安福縣志》:「王瀘,澐兄湍,永樂間被誣,罪且死。澐以 身白其誣,被刑極酷,終不伏,兩釋之。」

陳七兒

按《陝西通志》:「陳七兒,延安人。遠戍邊,思母,日夜號泣, 若風癲,匝地環遶,不能立腳。晚見關帝跪求令騎馬 尾,不移時,至家,驚臥方甦,與母會。未幾卒,終喪,廬墓 三年,奏聞其事。永樂十年,敕立石坊旌表。」

石玟

按《陝西通志》:「石玟,永樂中府庠生。奉養母,晨夕定省 不衰。母喪,哀毀骨立,廬於墓側,寢苫枕塊三年。有司 以聞,旌其門閭。」

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