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5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論。昔太祖高皇帝謂教化之道,學校為本。宜講論聖

道,使人日漸月化。成祖文皇帝謂學校風化所依,在 人上作興之耳。則皇上仰法二祖,教化天下以孝忠 者,道必本乎此也。《五要》曰:「鄉、會出題,以隆大典。臣聞 漢唐以來,率用孝經取士,如漢置孝經博士,唐以《論 語》《孝經》《孟子》為一經,宋尚書省加試《論語》《孝經》,其來 已久。自王安石黜《孝經》,貢舉遂不以取士矣。今制鄉、 會試初場題,例以《四書》三篇、經四篇,合無敕令習本」 經者,皆通《孝經》。遇鄉、會試,令出《孝經》題一道,列于《四 書》後,本經前減本經一篇,即自十三年為始。成祖文 皇帝曰:「《孝經》者,聖賢之格言大訓。」宣宗章皇帝曰:「設 科求賢,願得忠孝之人,以資國用。」朕之心亦如此。則 皇上頒行《孝經》,成成祖、宣宗之言。此正繼志述事之 大孝也。《六要》曰:頒諭武士,以明大義。臣聞宋儒程顥 看詳武學,欲添習《孝經》,曰:「欲令武勇士知義理。」故東 漢時有令虎賁士習《孝經》者,有命期門羽林通經章 句者。而我成祖文皇帝曰:「申明武學,嚴其課讀,毋為 文具。」孝宗敬皇帝曰:公、侯、駙馬、伯子孫命讀書習禮, 將來朝廷庶得世臣之用。伏乞皇上諭頒《孝經》於天 下,武學其考試必閒出《孝經》題目。其武場、鄉、會試亦 一體出題。至公侯指揮世襲等官,子孫承襲,必閒抽 《孝經》一二段,命背誦解講通者,方許承襲。庶干城腹 心之士,猶有敦詩書、說禮樂之風。然辟舉不真,風俗 不醇,雖欲復古孝治猶未也。故《七要》曰:「辟舉真孝,以 勵士俗。」嘗聞漢辟舉孝廉,猶為近古,我祖宗朝尤加 意行之。太祖高皇帝曰:「為國得寶,不如得賢。」又曰:「但 嚴舉錯之法,則冒濫自革。」宣宗章皇帝曰:「務選經明 行修之人,不得濫舉。」皇上既命復辟舉矣,然必深明 辟舉之首重乎孝,使天下知上意之所重,然後可挽 澆俗而於變耳。合無敕命撫按,遵奉新頒聖諭,每年 終類奏,各舉通習《孝經》孝友廉讓者,無論紳衿隱逸, 多不過三人。有奔營濫舉者,連坐。其提學考較,巡按 出巡,聽酌舉真孝,徑自獎勸,優賞如黃香扇,枕溫席 而舉以榮親;王元規著《孝經義》,而詔舉高第。皆其遺 事也。終八要曰:諭俗講解,以正民風。臣聞化民成俗, 以孝為先。太祖高皇帝曰:「風俗本乎教化。教化行,雖 閭閻可使為君子。」成祖文皇帝曰:「近俗簡乎事親」,此 蓋教化不明之過。合無敕令天下府州縣官,于講鄉 約時,先宣聖祖六諭閒,亦講說《孝經》,務令通俗易曉, 以化愚民。凡塾師教習處,皆頒《孝經》一部,命誦習講 解。其士民杖笞小過,果能背誦講解明白者,亦惟寬 宥。如司馬光講《庶人章》以誨父老;真德秀作《庶人章 解》,以化泉民。又如王漸誦《孝經》義而鄉里慚謝,韋景 駿以《孝經》化貴鄉而母子感悟,皆其成效也。總之表 章八要,以朝廷為萬國之倡,俾天下皆講明正學,實 敦孝道,如此而期月之閒紀綱粗布,行之三年有不 成教化變、風俗裕、兵民,再久之而有不復祖宗淳熙 之化,舞干兩階,幾致刑錯,真才輩出,輔德翼治者乎! 帝德巍煥,不識不知而順,則王道蕩平,無偏無黨,而 《式度斯文》未喪「至孝通神」,惟在我皇上獨斷而實行 之也。

《孝子王珪廬墓序》
郭鎮

生能致其養,死能致其哀者,非心乎父母而極哀痛 之忱者,不能然也。雲南新興有孝子王珪,天性純篤, 不事華侈,奉事二親,克極誠敬。鄉黨內外,咸以孝友 稱之。正統乙丑秋,厥父思貞以疾終於家。珪哀悼哭 踊幾滅性。衣衾棺槨,殯葬如禮。既葬之日,即別昆季, 廬於墓側,曰:嚴親就土,子可寧居乎?與其寢苫處塊 於家庭,何若野處於墓所之為安哉!」於是卻賓客,謝 親戚,旦暮悲號,有如袒括,慘痛之餘。即植松柏,壘墳 墓,築牆垣,葺祠宇,哀至復哭。一日一粥,不進葷菜,如 此者三載。其拜奠思慕,允極哀悼。鄉里父老異而憐 之,曰:「凡人之於父母,生能致其養,而沒能致其禮足 矣。又安望其治廬墓所而盡三年之永乎?」《曾子》曰:「慎 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今珪之於父母,念罔極之恩,抱 終天之恨,可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矣。其與古 人夫何愧哉!」余聞而嘉之曰:「新興斯民,乃吾之舊治 也。人子之孝如此,是豈庸常之行可擬哉?況乎地不 愛祥,靈芝生焉,則其孝感於天,而天亦應之,有可徵 矣。」以聞於大藩,予當薦達朝廷,褒旌厥行,以勵風俗, 不徒頑夫、薄夫化其心,而亦使善人志士有所感慕 而自勸於彝倫耳。他日名播青史,譽著後世,其清風 美譽,又非特一鄉一邑之光而已。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