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6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贍役。積十六載,得四萬餘畝,以給華亭。分授多寡,視 役輕重,至津吏警夜,惠澤皆遍,條畫詳密,公私蒙利。 又設濟荒、義學、贍族諸田,他所繕治,黌宮、館舍、橋梁, 不可勝數。縣令常致之獄,正心因葺獄舍,悉代輕繫 入贖鍰,令媿而遣之。晚歲營青浦役田,未就,疾革,以 囑其子懿德。懿德斥產復置萬畝,以成父志。臺使疏 請褒異,辭弗受。顧氏猶力役如故,士民群請代之役, 始命復其家。懿德得光祿寺署正。子善有,練達有祖 風。知府方岳貢清覈役田,其力為多。又議以濟荒羨 米置田贍上海,業有成緒。而岳貢去官,善有亦尋卒, 其事中廢,時論惜之。

朱一德

按《松江府志》:「朱一德,字士隆,上海人。篤學醇謹。適館, 拾遺金俟路側。頃之,一人號泣至曰:『吾父逋官錢繫 于獄,故賣妻贖之,而失於路,遂還其金。萬曆十六年, 登賢書,寓于南都。中夜有艾,婦挑之,然燭待旦,終不 及亂。昧爽,輒為徙寓,居郡城之南二圖,見廟中屍骨 無主者,捐田葬瘞。里中謝某陷大辟當死,知其冤,辨』」 於官,出之,不受一錢。生平廉潔自好,及其歿也,囊橐 如洗,縉紳爭賻焉。

馬必健

按《儀真縣志》:「馬必健,字本行,萬曆十六年,旱蝗,歲饑, 必健輸粟五百石協賑。明年舉鄉飲。知縣趙廷杞高 其行,造門敦請。」

董瀾子曄

按《寧波府志》:「『董瀾,字宗源,嘗為父卜葬西山,巳聚石 鳩工矣。適有李氏子麻衣跪請云:『君所卜穴城之上 丈許,即吾父塚,若穴成則吾家之龍脈斷矣』。瀾遂立 止。工匠即以所買山并之。李氏子且云:可絕他人覬 覦』。萬曆戊子歲,郡大饑,盡出其橐中金,往吳楚閒貿 米以歸,即白諸通衢,減價以市,通國頌聲如沸。有司」 欲上之朝廷,以旌「好義」,瀾力辭焉。嘗拾三百金於廁, 即艤舟以待。已而失金者好飲宿娼,已忘所遺之處, 轉誣娼家。娼不能自白,激而欲縊。瀾廉得其實,舉金 授之。子曄,字志光,號霽野,事父瀾最孝。凡父意之所 欲得,必竭力以供,無少吝嗇。從子遭意外之獄,幾論 死,為揮金賂吏,得減死遣戍。其濟人之急,類多如此。 父子兩世淳德,里人稱之。

袁文信弟文仁

按《寧波府志》:「袁文信與弟文仁,皆慷慨好施與。萬曆 十六年,歲大祲,官司募民出粟備賑,二人輸粟一千 石以應。四十四年又饑,遠近慕袁氏好施。」

陸大漳

按《寧波府志》:「陸大漳,號湛泉,天性和厚,而節介極嚴。 少年時,嘗館於平湖。一夕,忽聞叩門者,啟視則一豔 婦也。亟閉門峻拒之,挑燈危坐,達旦出館門,少頃皇 遽入,束裝向主人言:適得家中耗,須急歸。遂辭之而 去。次年,出外館穀,至西興,見舟中白金兩鎰,知為鄉 人范姓者所遺,急歸鄉。至月餘,始得其人,則積兩載」 所得贄金,將歸以葬親者。大漳挈而還之。其人欲以 半酬,力辭不受。比抵館,則二月杪矣。主人已別延一 師,遂徒手而歸,莫不竊笑之,大漳終不悔。萬曆戊申 貢于鄉,其子世科已成進士,授建安令,遂迎養于署 中。在署凡八月而卒,年八十一。崇禎間,贈太僕少卿。

張繼道

按《無為州志》:張繼道,號襟海,七歲能賦詞,十六遊膠 庠。幼而失母,哀毀若成人,事繼母盡孝。萬曆十七年, 旱荒,家人饘粥,日僅再食,自減日食之一,以食親友 之貧者。長子克俊宦秦中,語之曰:「『與其使人畏,不若 使人愛』。又曰:『莫信喜時情,莫縱怒時刑』。」次子克佳為 青州司理,刻為座右銘云:臨終賦詩,有「溫飽原非今 日計,溺饑獨抱古人憂」之句。郡中諸紳士多矜式之。

歐陽梧

按《衡州府志》:「歐陽梧,字叔美,任光祿寺丞。性孝友,篤 宗婣。凡五服親支,艱于食者,按月出粟賑貸,戶丁繁 衍,不至窘迫。萬曆十七年四月,邑中大饑,穀價翔踴, 梧輸粟千石賑之。有司以聞,詔賜三十金,特與建坊。」

曾恭

按《祁陽縣志》:曾恭號德莊,其祖明遠為洮陽守,寄孥 于祁,五傳而至恭。風檢操行,良有可稱。偶溽暑,與眾 偕浴於江。頃之雨作,眾浴者皆先奔,恭遲遲始歸,足 下忽踐有物,索之則囊金也。恭視之曰:「此必同浴所 遺,當伺而還之。」睨旁虛舟登焉。候之至夜分,始見一 少年號泣來,恭訊之,曰:「吾商也,浴於此,忘其囊金,命 也,吾亦無還鄉望矣。」將汨于江,恭急呼曰:「爾勿慮,吾 在此候子久矣。」挈所拾囊還之,不告以姓名。後生二 子:長瑢,次珙,登景泰丙子賢書。孫鼐,繼登成化庚子 賢書。壽八十有六。

秦邦伯

按《南陵縣志》:「秦邦伯,號慕新,新美鄉人。性寬和,喜施 與。萬曆中,歲苦水旱,設義倉貯穀,賑貧弱,周婚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