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7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賑,存活萬餘。晚年築圃林下,詩酒陶情。為詩率口 不求甚工。所著有《嚼蠟》諸篇。卒,年七十有八,葬清水 岡。子象豐,領鄉書。

李孔修

按《廣東通志》:「李孔修,字子長,順德人。自稱抱真子,僑 居省之高第街,混跡闤闠,人不識也。張詡薦于陳獻 章,獻章稱之,名由此著。未幾,孔修適輸糧於縣,縣令 異其容止,問姓名不答,第拱手。令叱之曰:『何物小民, 乃拱手耶』?再拱手,令笞之五,竟無言而出。有庶母,父 沒改適,誣孔修奪其產,縣令鞫之,孔修操筆置對,曰: 『母言是也』。」縣令疑焉,徐得其情,乃大禮敬之,由此人 皆以為駭。敝廬薄產,蔬食不繼,未嘗一顰其眉,詩字 不履前人。自為戶牖,或觀山水,歸而圖之,見者爭愛 而售之。平居管寧帽,朱子深衣,入夜不違。三年不入 城閾,惟攻《周易》。城中兒童婦女,皆稱曰子長先生。間 出廬戶,則遠近圜視,以為奇物云。吳廷舉由縣令歷 藩臬,在粵最久,與孔修為布衣交。兩人高風在塵埃 之表,粵人嘗道之。孔修卒,無子,憲使李中少參王浨 經紀其喪,尚書霍韜葬之西樵山,並志其墓。韜謂「白 沙振世之志,唯孔修、張詡、謝佑不失其宗云。」西樵人 祭社,以孔修配。

佘帝選

按《廣東通志》:「佘帝選,字伯禎,順德人。少遊泮,孝事二 人無閒言。丁內艱,三月食粥,期年內俱蔬食飲水。服 闋後,不入內寢。生平以德行自勵,不入公門,七戰棘 未遇。性好施,嘗捐地以舉喪之未葬者。晚年隱居 東山講學,教訓生徒。所著有《四書祕義》行世。」

陳治明

按《廣東通志》:陳治明,海康人。博覽子史,長於詩。常拾 遺金,候其主來還之。主問姓名,不告而去。時有謗縣 令鮑者,鮑索之,明對曰:「『止謗莫如自修,必求其人則 鑿』。令重之,匾其門曰:『齒德褒崇,直指察善士』。」邑舉,明 以應,屢飲於鄉。

張絅

按《廣東通志》:張絅,字廷文,順德鷺洲人。絅好行義,歲 歉,先請輸粟助賑,為族里倡。巡按郭文周、知縣方攸 躋以「尚義」匾彰之,絅懸諸祖祠,勉宗人共為義也。邑 請鄉飲,絅曰:「鄉飲讀法,朝廷大典,一念少虧即愧矣。」 至再至三,終辭不赴。兄弟並出湛文簡門,竊窺白沙 要旨,故終身欽欽翼翼。君子謂其二難云。

林棐

按《廣東通志》:「林棐,海康人。少喜讀書,抄至百餘卷。年 三十八,膺歲薦。繼母官氏頗酷棐,善事之。孝聞督學 張李前後旌匾。尤慕義好施,弟姪穎秀者,捐貲教之, 築江濱館,就學者日益眾。有赴京乏資者,棐將己田 質於人,取銀以贈,不問其償否也。」

單雍

按《廣東通志》:「單雍,增城人,隱居羅浮,嘗從湛文簡遨 遊於四百峰之間。然素有高義,常代輸族人逋糧,殊 無吝色。拾有旅失之金,追而還之。鄉人上其誼於督 府,蠲其差役。」

王勳環

按《廣東通志》:「王勳環,英德人。賊劫同鄉賴氏,驅掠男 婦,日中未散。環父子四人挺身救護,手斬一梟賊。眾 賊奔竄,環父子皆被重傷,而父尤甚,扶歸三日卒。環 生計頗饒,急鄉鄰之難,父子相殉,不可以徒勇目之。 鄉先達表其閭曰『一門孝義』。」

鄧牆

按《廣東通志》:「鄧牆,字伯藩,德慶人。以歲貢為高安丞, 溫良慈愛,士民悅服。嘗主上供羨金數百,不敢因而 為利,當道賢之。醉人遺金五十于其門,次日倚門而 望,其人至,即舉以還,未嘗啟也。卒年九十有五。」

吳守經

按《廣東通志》:「吳守經,徐聞人。少孤,事母辛氏至孝,攻 苦自立。應明經選,以母老不仕。性好施予,族姪自強, 父貧,鬻之遠賈,賈將挾以還。經聞其事,急索鏹,償其 直而歸之,仍割產給焉。族女貧已過摽梅,不能字,經 具奩遣之,成其伉儷。孝友天性,籍籍人口。」

李廷鸞

按《廣西通志》:「李廷鸞,蒼梧人。上海周昇為巡檢,死客 舍,婦亦隨沒。昇子敏及婦廖氏,所生賢能、長壽二人 尚幼,家僮二人亦幼,因而留寓,昇無恙。時廷鸞往來 頗密,死未幾,遭疫,敏與婦廖氏相繼物故,僮亦亡其 一。廷鸞閔之,與昇同官唐子高、周璧共籍。所有餘資 二百金,暫寄廷鸞家。亡何,賢能復沒,廷鸞忽遭賊妹」 京娘為賊殺,廷鸞歸哭,妹且幸昇,遺資尚在,急出視。 唐、周二人遂移長壽至家。同居經數年,僉事袁凱聞 其事,歎曰:「義士哉!彼異鄉乃爾,況吾與周上海同里 乎!」召長壽至,細詢之,因留官舍嘉勞。廷鸞曰:「義士良 厚且苦,吾有甥女,可妻長壽。汝莫慮周氏無種矣。」仍 禮送廷鸞還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