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晚為諸生講說,同僚相率以聽。愚益謙下,與葉適、項』」 安世講論不倦,每以隱居學道為樂。歲滿,帥王藺致 書剡辟,固辭,貧不能歸。外移安鄉縣令。邑逋賦萬計, 愚覈實數,寬限期,民不見吏而賦自足。會歲歉,出常 平米賑貸,邑佐持不可,愚曰:「有罪不以相累。」出緡錢 數千萬,召商糴他郡,而收元直,米價頓平,猶積廩數 千石以備饑旱。邑有范仲淹讀書地,為繪像立祠,興 學,士競知勸。諸司交薦改秩,愚雅不樂仕進,遂致仕。 丞相余端禮鄉人也,與愚有舊,且召堂審,愚竟捨去 不顧。結廬城南,頹垣敗壁,蓬蒿蕭然,著書自適,《書》《禮》 《語》《孟》皆有解。年八十三而卒。故友與其門人私諡曰 謙靖先生,後更諡曰靖君,鄉郡祠之。妻徐氏在家時, 其母將以嫁姑子之富者,徐泣曰:「為富人妻,不願也。」 遂歸於愚。居破屋中,一事機杼。愚嘗懷白金歸,徐怒 曰:「我以子為賢而若是!」亟具歸。愚出書以示,束脩,得 也乃已,有《梁鴻》之風焉。子克、几、凡。克蚤以詩名,葉適 嘗稱其可繼陶、韋。

安世通

按《宋史隱逸傳》:「青城山道人安世通者,本西人,其父 有謀策,為武官,數以言干當路,不用,遂自沈於酒而 終。世通亦隱居青城山中不出。吳曦反,乃獻書於成 都帥楊輔曰:『世通在山中,忽聞關外之變,不覺大慟。 世通雖方外人,而大人先生亦嘗發以入道之門。竊 以為公初得曦檄,即當還書誦其家世,激以忠義,聚 官屬,軍民素服號慟,因而散金發粟,鼓集忠義,閉劍 門,檄夔、梓,興仗義之師,以順討逆,誰不願從?而士大 夫皆酒缸飯囊,不明大義,尚云少屈,以保生靈,何其 不知輕重如此!夫君乃父也,民乃子也,豈有棄父而 捄子之理?此非曦一人之叛,乃舉蜀士大夫之叛也。 聞古有叛民無叛官,今曦叛,而士大』」夫皆縮手以聽 命,是驅民而篇叛也。且曦雖叛逆,猶有所忌,未敢建 正朔,殺士大夫,尚以虛文見招,亦以公之與否卜民 之從違也。今悠悠不決,徒為婦人女子之悲,所謂停 囚長智,吾恐朝廷之失望也。凡舉大事者,成敗死生, 皆當付之度外,區區行年五十二矣。古人言:「可以生 而生,福也;可以死而死亦福也,決不忍汗面戴天,同 為叛民也。」輔有重名,蜀中士大夫多勸以舉義者,而 世通之言尤切至。輔不能決,遂東如江陵,請吳獵舉 兵以討曦。未幾,曦敗,獵使蜀,薦士以世通為首云。

莎衣道人

按《宋史莎衣道人傳》:「道人姓何氏,淮陽軍胊山人。祖 執禮,仕至朝議大夫。道人避亂渡江,嘗舉進士不中, 紹興末來平江。一日自外歸,倏若狂者,身衣白襴,晝 丐食於市,夜止天慶觀,久之衣益敝,以莎緝之。嘗游 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大悟,人無貴賤,問休咎,罔不 奇中。會有瘵者乞醫,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眾翕然」 傳莎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遠近 異之。孝宗一夕夢莎衣人跣哭來弔者,訊之,曰:「蘇人 也。」詰其故,不肯言。帝寤,以語內侍。會后及太子薨,帝 哀泣,內侍進前勉釋,并道前夢。帝迺矍然,因遣使召 之,不至。帝念恢復大計,累歲未有所屬,后位虛久,乃 焚香默言:「何誠能仙,顧必知朕意。」遂遣中官致贄,不 言所以。道人見之,掉首,吳音曰:「有中國即有外國,有 日即有月,不須問。」趣之去。使者歸奏,帝甚異之,遂賜 號通神先生。為築庵觀中,賜衣數襲,皆不受。好事者 強邀入庵,大笑而出。復於故處,眾日以珍饌餉之,每 食於通衢,逮飽即去。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十道齋, 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一歲,偶踰期,眾咸訝而請。道 人亟起於臥,搖手瞬目而招之曰:「亟來,亟來!」是日,內 侍至平望,眾益服其神。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慶元 六年卒。

劉宰

按《癸辛雜識》:「劉宰,字平國,號漫塘,潤之金壇人。早有 經世志,以微疾不樂出。或言其面䵟點,不能應詔,起 者再,力辭以免。嘗大書其印曆以示,終身不起云:怪 矣,面容無食肉相,介然褊性無容物量,智淺而慮不 周,材疏而用則曠,不返初服,輒啟榮望,豈特一不可, 七不堪,正恐一不成,萬有喪,故俛以自適,超然自放」, 衣敝袍可無三褫之辱,飯蔬食何用八珍之餉。隱几 覺來,杖藜獨往,或從田家瓦盆之飲,或和漁父滄浪 之唱,顧盼而花鳥呈伎,言笑而川谷傳響,優游歲月, 逍遙天壤。道逢扁舟而去者,語之曰:「汝非霸越之人 乎?陶天下之中,從子致富,亟去毋亂吾樂。」遇籃輿而 來者,揖之曰:「汝非不肯見督郵者乎?有要於路者,藉 得錢送酒家,固不若高臥北窗,日傲羲皇之上也。」又 嘗發明靖節意云:「士大夫既作縣,棄官而歸,率自託 於陶元亮。其說以不見督郵為高,以解印綬不顧五 斗米為廉。愚以為此士大夫有血氣之常,元亮非為 血氣所使者,其胸中必有見。」《論語》「載子在川上」一章, 秦漢以來學者所未喻,獨程門以為論道體,其說蓋 本於元亮。元亮謂:「寘彼不舍,安此自當。惜其寄情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