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0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利也哉!」

《漢書張湯傳》:「湯子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餘年,忠信 謹厚,勤勞政事,夙夜不怠。」

《唐書裴懷古傳》:始安賊歐陽倩眾數萬,剽沒州縣,以 懷古為桂州都督招慰討擊使。未踰嶺,逆以書諭禍 福,賊迎降,自陳為吏侵而反。懷古知其誠,以為示不 疑,可破其謀,乃輕騎赴之。或曰:「獠裔難親,備之且不 信,況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況裔人耶!」

《盧鴻傳》:元宗開元初,備禮徵,不至。五年,詔鴻至東都 謁見,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問狀,答曰:「禮者忠信所 薄,臣敢以忠信見。」帝召升內殿,置酒拜諫議大夫,固 辭,下制許還山。

《明外史朱燮元傳》:「燮元鎮西南,治事明果,即親愛。犯 法必誅,有功即廝養不遺也。御蠻一以忠信,不妄殺, 苗民懷之。」

忠信部雜錄

《管子·戒》篇:「忠信者,交之慶也。」

《君臣》篇:「人嗇夫成教,吏嗇夫成律之後,則雖有敦慤 忠信者,不得善也。」

《莊子天地》篇:「至德之世,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 以為信。」

《老子·論德》篇:「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荀子性惡》篇:「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 行也。」

《堯問篇》:堯問于舜曰:「我欲致天下,為之奈何?」對曰:「執 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

《呂氏春秋義賞》篇:「其所以加者義,則忠信親愛之道 彰。」

《新書道德說》:「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德生物, 又養長之而弗離也。德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 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 常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

《脩政語》帝舜曰:「吾盡吾敬以事吾上,故見謂忠焉。吾 盡吾敬以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 故見謂愛焉。是以見愛親于天下之民,而見貴信于 天下之君,故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 道而諭教唯以敬也。故欲明道為忠必服之。

周成王曰:「敢問治國之道若何。」粥子曰:「唯,疑。請以上 世之政詔于君王。」政曰:「治國之道,上忠於主,而中敬 其士,而下愛其民。故上忠其主者,非以道義,則無以 入忠也;而中敬其士,則不以禮節,則無以諭敬也;下 愛其民,非以忠信,則無以諭愛也。故忠信行于民,禮 節諭于士,道義入於上,則治國之道也。雖治天下者」, 由此而已。周成王曰:「受命矣。」

《韓詩外傳傳》曰:驕溢之君寡忠,口惠之人鮮信,故盈 把之木,無合拱之枝,滎澤之水,無吞舟之魚。根淺則 枝葉短,本絕則枝葉枯。詩曰:「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禍福,自己出也。」

《淮南子繆稱訓》:「三苗之民,皆可使忠信。」

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忠信形于內,感 動應於外。故禹執《干戚》舞於兩階之間而三苗服。鷹 翔川,魚鱉沈,飛鳥揚,必遠害也。子之死父也,臣之死 君也,世有行之者矣,非出死以要名也,恩心之藏于 中而不能違其難也。故人之甘甘,非止為蹠也,而蹠 焉往?君子之慘怛,非止為偽形也,諭乎人心,非從外 入自中出者也。

《說苑說叢篇》上不信,下不忠,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曾子曰:「入是國也,言信乎群臣,則留可也;忠行乎群 臣,則仕可也;澤施乎百姓,則安可也。」

《雜言篇》:子路行,辭于仲尼曰:「敢問新交取親若何?言 寡可行若何?長為善士而無犯若何?」仲尼曰:「新交取 親,其忠乎?言寡可行,其信乎?長為善士而無犯,其禮 乎?」

子路將行,辭于仲尼曰:「贈汝以車乎?以言乎?」子路曰: 「請以言。」仲尼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 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潛夫論務本》篇:「忠正以事君,信法以理下,所以居官 也。」

《楊龜山集》:「忠信乃為進德之基。本無忠信,則如在虛 空中行德,何以進?」

《西原約言》:「天下之事,舍忠信則不成。忠信者,事之幹 也,故主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