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乎?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資於仇 讎之韓、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 右壤。隨水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 也。王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地 之實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楚 之兵構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銍、湖陵、碭、蕭、 相,故宋必盡。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此皆平原四 達,膏腴之地,而使獨攻,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 勁齊,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 海,北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彊於齊、魏,齊、魏得 地葆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 之為帝有餘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 彊,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 失計也。臣為王」慮,莫如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 韓必歛手。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韓必為 關內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梁氏寒心,許、鄢陵 嬰城,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 王壹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地於齊,齊右壤可 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 「齊、楚,齊、楚無燕、趙也,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 國者不待痛而服矣。」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 韓、魏,發使賂楚,約為與國。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 太子完入質於秦。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 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於是黃歇乃說應侯 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 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 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 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 乘之和,非計也。願相國熟慮之。」應侯以聞秦王,秦王 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後圖之。」黃 歇為楚太子計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 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 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後,太 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 死當之。」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而黃 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 秦昭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願賜死。」昭王 大怒,欲聽其自殺也。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 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秦因 遣黃歇。歇至楚三月,楚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 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 地十二縣。後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 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因并獻淮北十二縣,請封於江 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春 申君既相楚,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 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春申 君為楚相。四年,秦破趙之長平軍四十餘萬。五年,圍 邯鄲。邯鄲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將兵往救之。秦兵 亦去,春申君歸。春申君相楚八年,為楚北伐滅魯,以 荀卿為蘭陵令。當是時,楚復彊趙,平原君使人於春 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夸楚,為瑇瑁簪,刀 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 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春申君相 十四年,秦莊襄王立,以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取 東周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 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 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 君,春申君以此益疏。客有觀津人朱英謂春申君曰: 「人皆以楚為彊,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時善 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不 便,假道於兩周,背韓、魏而攻楚,不可。今則不然,魏旦 暮亡,不能愛許、鄢陵,其許魏割以與秦。秦兵去陳百 六十里,臣之所觀者,見秦、楚之日鬥也。」楚於是去陳, 徙壽春,而秦徙衛。野王作,置東郡。春申君由此就封 於吳,行相事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 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 楚王聞其不宜子,恐久毋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 人,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之狀。對曰:「齊王 使使求臣之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娉 人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李園 乃進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李園乃與其 女弟謀。園女弟乘間以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 雖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 歲後將更立兄弟,則楚更立君後,亦各貴其故所親, 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 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東之 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 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 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 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 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0 (1700-1725).djvu/90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