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1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工妙,不知有笑之者。偶見此書,為之太息,書以為後 生戒。」

元陶宗儀《輟耕錄》曰:「凡書官御,俱當從實,如廉訪使 總管之類。若改之曰『監司太守,是亂其官制,久遠莫 可考矣』。」

何孟春《餘冬序錄》曰:「今人稱人姓,必易以世望,稱官 必用前代職名,稱府州縣必用前代郡邑名,欲以為 異。不知文字間著,此何益於工拙?此不惟於理無取, 且於事復有礙矣。李姓者稱隴西公,杜曰京兆,王曰 琅邪,鄭曰滎陽,以一姓之望而概眾人,可乎?此其失 自唐宋五季間,孫光憲輩始。」《北夢瑣言》稱馮涓為長 「樂公」,《冷齋夜話》稱陶穀為「五柳公」,類以昔人之號,而 概同姓尢是可鄙。官職郡邑之建置,代有沿革,今必 用前代名號而稱之,後將何所考焉?此所謂於理無 取而事復有礙者也。

于慎行《筆麈》曰:「《史》《漢》文字之佳,本自有在,非謂其官 名、地名之古也。今人慕其文之雅,往往取其官名、地 名以施於今,此應為古人笑也。《史》《漢》之文,如欲復古, 何不以三代官名施於當日,而但記其實邪?文之雅 俗,固不在此,徒混淆失實,無以示遠,大家不為也。予 素不工文辭,無所模擬,至於名義之微,則不敢苟,尋」 常小作,或有遷就金石之文,斷不敢於官名、地名以 古易今。前輩名家亦多如此。

《古人集中無冗複》

古人之文,不特一篇之中無冗複也,一集之中亦無 冗複。且如稱人之善,見於祭文則不復見於誌,見於 誌則不復見於他文。後之人讀其全集,可以互見也。 又有互見於他人之文者,如歐陽公作《尹師魯誌》,不 言近日古文自師魯始,以為范公祭文已言之,可以 互見,不必重出。蓋歐陽公自信已與范公之文並可 傳於後世也,亦可以見古人之重愛其言也。

劉夢得作《柳子厚文集序》曰:「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 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誌,若祭文在。」又可見古人 不必其文之出於己也。

《述古》

凡述古人之言,必當引其立言之人。古人又述古人 之言,則兩引之,不可襲以為己說也。《詩》曰:「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程正叔傳《易未濟》,三陽皆失位,而曰:「斯義 也,聞之成都隱者。」是則時人之言,而亦不敢沒其人, 君子之謙也,然後可與進於學。

《引古必用原文》

凡引前人之言,必用原文。《水經注》引盛弘之《荊州記》 曰:「江中有九十九洲,楚諺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 元有問鼎之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數。僭號數旬,宗滅 身屠。及其傾敗,洲亦消毀。今上在西,忽有一洲自生, 沙流迴薄,成不淹時。其後未幾,龍飛江漢矣。」注乃北 魏酈道元作,而《記》中所指今上則南宋文帝,以宜都 王即帝位之事,古人不以為嫌。

《引書用意》

《書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 心同德。」《左傳》引之則曰:「《泰誓》所謂商兆民離,周十人 同者眾也。」《淮南子》:「舜釣於河濱,期年而漁者爭處湍 瀨,以曲隈深潭相予。」《爾雅》注引之則曰:「漁者不爭隈。」 此皆略其文而用其意也。

《文章推服古人》

韓退之文起八代之衰,於駢偶聲律之文宜不屑為, 而其《滕王閣記》推許王勃所為序,且曰:「竊喜載名其 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李太白《黃鶴樓》詩曰:「眼 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所謂「自古在昔,先 民有作」者也。今之好譏訶古人,翻駮舊作者,其人之 宅心可知矣。

宋洪邁從孫倬丞宣城,自作題名記。邁告之曰:「他文 尚可隨力工拙下筆,如此,記豈宜犯不韙哉?」蓋以韓 文公有《藍田縣丞廳壁記》故也。夫以題目之同於文 公,而以為「犯不韙」,昔人之謹厚何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