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簡文出奔,事泄見執。賊黨王偉保護之,獲免,因客」 遊京口。侯景平,高祖鎮朱方,素聞其名,以書要之。景 歷對使人答書,筆不停輟,文不重改,曰:「蒙降札書,曲 垂引逮,伏覽循回,載深欣暢。竊以世求名駿,行地能 致千里;時愛奇寶,照車遂有徑寸。但雲咸斯奏,自輟 巴渝,杞梓方雕,豈盼樗櫪。」仰惟明將軍使君侯節下, 英才挺茂,雄姿秀拔,運屬時艱,志匡多難,振衡嶽而 綏五嶺,滌灨源而澄九派。帶甲十萬,強弩數千,誓勤 王之師,總義夫之力。鯨鯢式翦,役不踰時,氛霧廓清, 士無血刃。雖漢誅祿產,舉朝實賴,絳侯晉討,約峻中 外,一資陶牧,比事論功,彼奚足算。加以抗威兗服,冠 蓋通於北門;整斾徐方,詠歌溢於東道。能使邊亭臥 鼓,行旅路宿,巷不拾「遺,市無異價」,「洋洋乎功德政化, 曠古未儔」,諒非膚淺所能殫述。是以天下之人,向風 慕義,接踵披衿,雜遝而至矣。或帝室英賢,貴遊令望, 齊楚秀異,荊吳岐嶷。武夫則猛氣紛紜,雄心四據,陸 拔山岳,水斷蛟龍,六鈞之弓,左右馳射,萬人之劍,短 兵交接,攻壘若文鴦,焚艦如黃蓋,百戰百勝,貔貅為 群。文人則通儒博識,英才偉器,雕麗暉煥,摛掞絢藻。 子雲不能抗其筆,元瑜無以高其記,尺翰馳而聊城 下,清談奮而嬴軍卻。復有三河辯客,改哀樂於須臾; 六奇謀士,斷變反於倏忽。治民如子賤,踐境有成,折 獄如仲由,片詞從理,直言如毛。遂能厲主威,御使若 相如,不辱君命,懷忠抱義,感恩徇己。誠斷「黃金,精貫 白日,海內雄賢,牢籠斯備。明將軍徹鞍下馬,推案止 食,申爵以榮之,築館以安之,輕財重氣,卑躬厚士,盛 矣哉,盛矣哉!」抑又聞之,戰國將相,咸推引賓遊;中代 岳牧,並盛延僚友,濟濟多士,所以成將軍之貴。但量 能校實,稱才任使,員行方止,各盡其宜,受委責成,誰 不畢力?至如走賤,妄庸人耳。秋冬讀書,終慚專學,刀 筆為吏,竟闕異等。衡門衰素,無所聞達,薄官輕資,焉 能遠大?自陽九遘屯,天步艱阻,同彼貴仕,溺於巨寇, 亟鄰危殆,備踐薄冰。今王道中興,慇憂啟運,獲存微 命,足為幸甚。方歡飲啄,是謂來蘇。然皇鑾未反,宛洛 無曠,四壁固三軍之餘,長夏無半菽之產,遨遊古人, 聊為借貸,「屬此樂土,洵美忘歸,竊服高義,暫謁門下。 明將軍降以顏色,二三士友,假其餘論,菅蒯不棄,折 簡賜留」,欲以雞鶩廁鴛鴻於池沼,將移瓦礫,參金碧 之聲價。昔折脅遊秦,忽逢盼睞,擔簦入趙,便致留連。 今雖羈旅,方之非匹,樊林之賁,何用克堪。但眇眇纖 蘿,憑喬松以自聳;蠢蠢輕蚋,託驂尾而遠騖。竊「不自 涯,願備下走。且為腹背之毛,脫充鳴吠之數,增容改 觀,為幸已多。海不厭深,山不讓高,敢布心腹,惟將軍 覽焉。」高祖得書,甚加欽賞,仍更賜書報答,即日板征 北府中記室參軍,仍領記室。衡陽獻王時為吳興郡。 昌年尚少,吳興王之鄉里,父老故人,尊卑有數,高祖 恐昌年少,接對乖禮,乃遣景歷輔之。承聖中,授通直 散騎侍郎,還掌府記室。高祖將討王僧辯,獨與侯安 都等數人謀之,景歷弗之知也。部分既畢,召令草檄, 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僧辯誅,高祖輔 政,除從事中郎,掌記室如故。紹泰元年,遷給事黃門 侍郎,兼掌相府記室。高祖受禪,遷祕書監、中書通事 舍人,掌詔誥。永定二年,坐妻弟劉淹詐受周寶安餉 馬,為御史中丞沈炯所劾,降為中書侍郎,舍人如故。 三年,高祖崩。時外有強寇,世祖鎮於南晥,朝無重臣, 宣后呼景歷及江大權、杜稜定議,乃祕不發喪,疾召 世祖。景歷躬共宦者及內人密營斂服。時既暑熱,須 治梓宮,恐斤斧之聲,或聞於外,仍以蠟為祕器,文書 「詔誥,依舊宣行。」世祖即位,復為祕書監,舍人如故。以 定策功,封新豐縣子,邑四百戶,累遷散騎常侍。世祖 誅侯安都,景歷勸成其事。天嘉三年,以功遷太子左 衛率,進爵為侯,增邑百戶,常侍、舍人如故。六年,坐妻 兄劉洽依倚景歷權勢,前後姦訛,并受歐陽武威餉 絹百匹,免官。廢帝即位,起為鎮東鄱陽王諮議參軍, 兼太府卿。華皎反,以景歷為武勝將軍吳明徹軍司。 皎平,明徹於軍中輒戮安成內史楊文通,又受降人 馬仗有不分明,景歷又坐不能匡正,被收付治。久之, 獲宥。起為鎮東鄱陽王諮議參軍。高宗即位,遷宣惠 豫章王長史,帶會稽郡守,行東揚州府事。秩滿,遷戎 昭將軍、宣義長沙王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府事,以 疾辭,遂不行。入為通直散騎常侍、中書通事舍人,掌 詔誥,仍復封邑。遷太子左衛率,常侍、舍人如故。太建 五年,都督吳明徹北伐,所向克捷,與周將梁士彥戰 于呂梁,大破之,斬獲萬計。方欲進圖彭城,是時高宗 銳意河南,以為指麾可定。景歷諫稱「師老將驕,不宜 過窮」遠略。高祖惡其沮眾,大怒,猶以朝廷舊臣,不深 罪責,出為宣遠將軍、豫章內史。未行,為飛章所劾,以 在省之日,贓汙狼籍。帝令有司按問,景歷但承其半。 于是御史中丞宗元饒奏曰:「臣聞士之行己,忠以事 上,廉以持身。苟違斯道,刑茲罔赦。謹按宣遠將軍、豫 章內史、新豐縣開國侯景歷,因藉多幸,豫奉興王。皇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68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