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無所掠。」於是尚書古弼、李順之徒皆曰:「自溫圉河以 西,至於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積雪,深一丈餘,至 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溉灌。彼聞軍至,決此渠口, 水不通流,則致渴乏。去城百里之內,赤地無草,又不 任久停軍馬。斤等議是也。」世祖乃命浩以其前言與 斤共相難抑。諸人不復餘言,唯曰:「彼無水草。」浩曰:「《漢 書地理志》稱涼州之畜,為天下饒。若無水草,何以畜 牧?又漢人為居,終不於無水草之地築城郭,立郡縣 也。又,雪之消液,纔不斂塵,何得通渠引漕,溉灌數百 萬頃乎?此言大詆誣於人矣。」李順等復曰:「耳聞不如 目見,吾曹目見,何可共辨?」浩曰:「汝曹受人金錢,欲為 之辭,謂我目不見便可欺也。」世祖隱聽,聞之乃出,親 見斤等,辭旨嚴厲,形於神色。群臣乃不敢復言,唯唯 而已。於是遂討涼州而平之。多饒水草,如浩所言。乃 詔浩曰:「昔皇祚之興,世隆北土,積德累仁,多歷年載, 澤流蒼生,義聞四海。我太祖道武皇帝,協順天人,以 征不服,應期撥亂,奄有區夏。太宗承統,光隆前緒,釐 正刑典,大業維新。然荒域之外,猶未賓服,此祖宗之 遺志,而貽功於後也。朕以眇身,獲奉宗廟,戰戰兢兢, 如臨淵海,懼不能負荷至重,繼名丕烈。故即位」之初, 不遑寧處,揚威朔裔,掃定赫連。逮於神麚,始命史職, 注集前功,以成一代之典。自爾已來,戎旗仍舉,秦隴 克定,徐兗無塵,平逋寇於龍川,討孽豎於涼域,豈「朕 一人獲濟於此?賴宗廟之靈,群公卿士宣力之效也。 而史闕其職,篇籍不著,每懼斯事之墜焉。」公德冠朝 列,言為世範,小大之任,望君存「之。命公留臺,綜理史 務,述成此書,務從實錄。」浩於是監祕書事,以中書侍 郎高允、散騎侍郎張偉參著作,續成《前紀》。至於損益 褒貶,折中潤色,浩所總焉。及恭宗始總百揆,浩復與 宜都王穆壽輔政事。時又將討蠕蠕,劉潔復致異議。 世祖逾欲討之,乃召問浩。浩對曰:「往擊蠕蠕,師不多 日,潔等各欲回還,後獲其生口,云軍還之時,去賊三 十里。是潔等之計過矣。夫北土多積雪,至冬時常避 寒南徙,若因其時潛軍而出,必與之遇,則可擒獲。」世 祖以為然,乃分軍為四道,詔諸將俱會鹿渾海。期日 有定,而潔恨計不用,沮誤諸將,無功而還。事在《潔傳》。 世祖西巡,詔浩與尚書順陽公蘭延都督行臺中外 諸軍事。世祖至東雍,親臨汾曲,觀叛賊薛永宗壘,進 軍圍之。永宗出兵欲戰,世祖問浩曰:「今日可擊不?」浩 曰:「永宗未知。陛下自來,人心安閑,北風迅疾,宜急擊 之,須臾必碎。若待明日,恐其見官軍盛大,必夜遁走。」 世祖從之,永宗潰滅。車駕濟河,前驅告賊在渭北。世 祖至洛水橋,賊已夜遁。詔問浩曰:「蓋吳在長安北九 十里,渭北地空,穀草不備,欲渡渭南西行,何如?」浩對 曰:「蓋吳營去此六十里,賊魁所在。擊蛇之法,當須破 頭。頭破則尾豈能復動,宜乘勢先擊吳。今軍往一日 便到,平吳之後,回向長安,亦一日而至,一日之內,未 便損傷。愚謂宜從北道。若從南道,則蓋吳徐入北山, 卒未可平。」世祖不從,乃渡渭南。吳聞世祖至,盡散入 北山,果如浩言,軍無所克,世祖悔之。後以浩輔東宮 之勤,賜繒絮布帛各千段。著作令史太原閔湛、趙郡 郄標素諂事浩,乃請立石銘,刊載國書,并勒所注《五 經》,浩贊成之,恭宗善焉。遂營於天郊東三里,方百三 十步,用功三百萬乃訖。世祖蒐於河西,詔浩詣行在 所議軍事,浩表曰:「昔漢武帝患匈奴強盛,故開涼州 五郡,通西域,勸農積穀,為滅賊之資,東西迭擊,故漢 未疲而匈奴已敝。後遂入朝。昔平涼州,臣愚以為北 賊未平,征役不息,可不徙其民。案前世故事,計之長 者。若遷民人,則土地空虛,雖有鎮戍,適可禦邊而已。 至於大舉,軍資必乏。陛下以此事闊遠,竟不施用。如 臣愚意,猶如前議,募徙豪強大家,充實涼土,軍舉之 日,東西齊勢,此計之得者。」浩又上《五寅元曆表》曰:「太 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孝經》《論語》《詩》《尚書》《春秋》 《禮記》《周易》,三年成訖。復詔臣學天文星曆,《易》式九宮, 無不盡看,至今三十九年,晝夜無廢。臣稟性弱劣,力 不及健,婦人更無餘能,是以專心思書,忘寢與食,至 乃夢共鬼爭義」,遂得周公、孔子之要術,始知古人有 虛有實,妄語者多,真正者少。自秦始皇燒書之後,經 典絕滅;漢高祖以來,世人妄造曆術者有十餘家,皆 不得天道之正,大誤四千,小誤甚多,不可言盡,臣愍 其如此。今遭陛下太平之世,除偽從真,宜改誤曆,以 從天道。是「以臣前奏造曆,今始成訖。謹以奏呈。唯恩 省察,以臣曆術宣示中書博士,然後施用。非但時人 天地鬼神知臣得正,可以益國家萬世之名,過於三 皇五帝矣。」事在《律曆志》。真君十一年六月誅浩,清河 崔氏無遠近。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皆浩之 姻親,盡夷其族。初,郄摽等立石銘,刊國記,浩盡述國 事,備而不典,而石銘顯在衢路,往來行者咸以為言, 事遂聞發。有司按驗浩取祕書郎吏及長曆生數百 人意狀,浩伏受賕,其祕書郎吏已下盡死。浩始弱冠, 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華采,故時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