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爵為侯。太子以師道處之,恩禮甚厚,每有四方珍 味,輒以賜之。於時東宮盛徵天下才學之士,至於博 物洽聞,皆出其下。詔與太常牛弘等修禮議樂,當朝 典故,多所裁正。開皇十四年,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騎 常侍。卒,年七十,上甚傷惜焉。賻物五百段,米三百石, 太子又贈絹布三千匹,錢十萬,朝服一具,給棺槨。著 《孝經義疏》一部,《古今帝代記》一卷,《文類》四卷,《續名僧 記》一卷,集二十卷。子餘慶,官至司門郎,越王侗稱制, 為國子祭酒。
魏澹〈彥元〉
按:《隋書》本傳,「澹字彥深,鉅鹿下曲陽人也。祖鸞,魏光 州刺史。父季景,齊大司農卿,稱為著姓,世以文學自 業。澹年十五而孤,專精好學,博涉經史,善屬文,詞采 贍逸。齊博陵王濟聞其名,引為記室。及瑯邪王儼為 京畿大都督,以澹為鎧曹參軍,轉殿中侍御史。尋與 尚書左僕射魏收、吏部尚書陽休之、國子博士熊安」 生同修五禮,又與諸學士撰《御覽》。書成,除殿上郎中、 中書舍人,復與李德林同修國史。周武帝平齊,授納 言中士。及高祖受禪,出為行臺禮部侍郎。尋為散騎 常侍,聘陳主。使還,除太子舍人。廢太子勇深禮遇之, 屢加優錫,令注《庾信集》,復撰《笑苑詞林集》,世稱其「博 物。」數年,遷著作郎,仍為太子學士。高祖以魏收所撰 書褒貶失實平繪為中興書事不倫序詔澹別成魏 史澹自道武下及恭帝為十二紀七十八傳別為史 論及例一卷并目錄合九十二卷澹之義例與魏收 多所不同其一曰:「臣聞天子者繼天立極終始絕名 故《穀梁傳》曰:『太上不名曲禮曰:『天子不言出諸侯不 生名諸侯尚不生名』』」況天子乎?若為太子,少須書名, 良由子者對父生稱父前子名,禮之意也。是以桓公 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傳曰:「舉以太子之禮。」杜預注 云:「桓公子莊公也。」十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長子, 備用太子之禮,故史書之於策。即位之日,尊成君而 不名,《春秋》之義,聖人之微旨也。至如馬遷,周之太子, 並皆「言名,漢之儲兩,俱沒其諱,以尊漢卑周,臣子之 意也。」竊謂雖立此理,恐非其義。何者?《春秋》《禮記》,「太子 必書名,天王不言出。」此仲尼之褒貶皇王之稱謂,非 當時與異代遂為優劣也。班固、范曄、陳壽、王隱、沈約, 參差不同,尊卑失序。至於魏收,諱儲君之名,書天子 之字,過又甚焉。今所撰史,諱皇帝名,書太子字,欲以 尊君卑臣,依《春秋》之義也。其二曰:「五帝之聖,三代之 英,積德累功,乃文乃武。賢聖相承,莫過周室,名器不 及后稷,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實,後人之龜 鏡也。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長耳。太祖遠追二十 八帝,並極崇高,違堯舜憲章,越周公典禮。但道武出 自結繩,未師典誥,當須南「董直筆」,越而正之,反更飾 非,言是觀過,所謂決渤澥之水,復去隄防,襄陵之災, 未可免也。但力微天女所誕,靈異絕世,尊為始祖,得 禮之宜。平文、昭成,雄據塞表,英風漸盛,圖南之業,基 自此始。長孫斤之亂也,兵交御座,太子授命,昭成獲 免。道武此時,后緡方娠,宗廟復存,社稷有主,大功大 孝,實在獻「明。此之三世,稱諡可也。自茲以外,未之敢 聞。」其三曰:「臣以為《南巢》桀亡,牧野紂滅,斬以黃鉞,懸 首白旗。幽王死於驪山,厲王出奔於彘,未嘗隱諱,直 筆書之,欲以勸善懲惡,貽誡將來者也。而太武、獻文 並皆非命,前史立紀,不異天年,言論之間,頗露首尾。 殺主害君,莫知名姓,逆臣賊子,何所懼哉!君子」之過, 如日月之食,圓首方足,孰不瞻仰,況復兵交御座,矢 及王屋,而可隱沒者乎!今所撰史,分明直書,不敢迴 避。且隱、桓之死,閔昭殺逐,丘明據實,敘于經下,況復 懸隔異代,而致依違哉!其四曰:「周道陵遲,不勝其敝, 楚子親問九鼎,吳人來徵百牢,無君之心,實彰行路, 夫子刊《經》,皆書曰『卒』。自晉德不」競,宇宙分崩,或帝或 王,各自署置,當其生日,聘使往來,略如敵國。及其終 也,書之曰「死」,便同庶人。存沒頓殊,能無懷愧?今所撰 史,諸國凡處華夏之地者,皆書曰「卒」,同之吳、楚。其五 曰「壺遂發問」,馬遷答之,義已盡矣。後之述者,仍未領 悟。董仲舒、司馬遷之意,本云「《尚書》者隆平之典,《春秋》 者撥亂之法,興」衰理異,制作亦殊,治定則直敘欽明, 世亂則辭兼顯晦,分路命家,不相依放,故云「周道廢, 《春秋》作焉,堯舜盛,《尚書》載之」是也。漢興以來,改正朔, 易服色,臣力誦聖德,仍不能盡,余所謂述故事而君 比之《春秋》,謬哉。然則紀傳之體,出自《尚書》,不學《春秋》 明矣。而范曄云:「《春秋》者,文既總略,好失事形,今之擬 作,所以為短。紀傳者,史、班之所變也,網羅一代,事義 周悉,適之後學,此焉為優,故繼而述之。」觀曄此言,豈 直非聖之人無法,又失馬遷之意旨。孫盛自謂鑽仰 具體而放之,魏收云「魯史既修,達者貽則。」子長自拘 紀傳,不存師表。蓋泉源所由,地非企及,雖復遜辭畏 聖,亦未思紀傳所由來也。澹又以為「司馬遷創立紀 傳以來,述者非一,人無善惡,皆為立論。計在身行跡, 具在政書,事既無奇,不足懲勸,再述乍同銘頌,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