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聞知,實損聖德。臣恐從今已後,中官出使,縱暴 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縱有被凌辱毆打者,亦以 元稹為戒,但吞聲而已。陛下從此無由得聞。」此其不 可者二也。臣又訪聞元稹自去年以來,舉奏嚴礪在 東川日,枉法沒入平人資產八十餘家。又奏王治違 法給券,令監軍押柩及家口入驛;又「奏裴玢違敕徵 百姓草,又奏韓皋使軍將封杖打殺縣令。如此之事, 前後甚多,屬朝廷法行,悉有懲罰。計天下方鎮,皆怒 元稹守官,今貶為江陵判司,即是送與方鎮,從此方 便報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聞德宗時有崔善貞者, 告李錡必反,德宗不信,送與李錡。錡掘坑熾火,燒殺 善貞。曾未數年,李錡果反至今,天下為之痛心。臣恐 元稹貶官,方鎮有過,無人敢言,陛下無由得知不法 之事,此其不可者三也。若無此三不可,假如朝廷誤 左降一御史,蓋是小事,臣安敢煩瀆聖聽,至于再三。 誠以所損者深,所關者大,以此思慮,敢不極言!」疏入, 不報。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進絹為魏徵子孫贖宅, 居易諫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嘗賜殿材成,其 正室尤與諸家第宅不同,子孫典貼,其錢不多,自可 官中為之收贖。而今師道掠其美事,實非宜。」憲宗深 然之。上又欲加河東王鍔平章事,居易諫曰:「宰相是 陛下輔臣,非賢良不可當此位。鍔誅剝民財,以市恩 澤,不可使四方之人謂陛下得王鍔進奉而與之宰 相,深無益於聖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 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諫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論, 辭情切至。既而又請罷河北用兵,凡數千言,皆人之 難言者,上多聽納。唯諫承璀事切,上頗不悅,謂李絳 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 難奈。」絳對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誅,事無巨細必 言者,蓋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輕言也。陛下欲開諫 諍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繇是多見聽 納。五年,當改官,上謂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於資 地,不能超等,其官可聽自便。奏來。」居易奏曰:「臣聞姜 公輔為內職,求為京府判司,為奉親也。臣有老母,家 貧養薄,乞如公輔例。」於是除京兆府戶曹參軍。六年 四月,丁母陳夫人之喪,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 子左贊善大夫。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 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宰相以宮官非諫 職,不當先諫官言事。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 浮華無行。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 《新井》詩,甚傷名教,不宜寘彼周行。執政方惡其言事, 奏貶為江表刺史。詔出,中書舍人王涯上疏論之,言 居易所犯狀跡,不宜治郡,追詔授江州司馬。居易儒 學之外,尤通釋典,常以忘懷處順為事,都不以遷謫 介意。在湓城立隱舍於廬山遺愛寺。嘗與人書言之 曰:「予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 雲木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立草堂。前有喬松 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援白石為橋道,流水 周於舍下,飛泉落於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居易 與湊滿。朗、晦四禪師追永遠、宗雷之跡,為人外之交, 每相攜遊詠,躋危登險,極林泉之幽邃。至於翛然順 適之際,幾欲忘其形骸,或經時不歸,或踰月而返。郡 守以朝貴遇之,不之責。時元稹在通州,篇詠贈答,往 來不以數千里為遠。嘗與稹書,因論作文之大旨,曰: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 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何者? 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 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上自賢聖,下至愚騃,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 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聖 人知其然,因其言,經之以六義,緣其聲,緯之以五音。 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 情見,情見則感易交,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 下通而二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二帝三王所以直 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 也。故聞《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則知虞道昌矣;聞《五子》 《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作誡,言者 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洎周衰秦興,採詩官廢,上不 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洩道人情,用至於諂,成之 風動,救失之道缺,于時,六義始刓矣。《國風》變為《騷辭》, 五言始於蘇、李,《詩》《騷》皆不遇者,各繫其志,發而為文。 故「河梁」之句,止於傷別,「澤畔」之吟,歸于怨思,彷徨抑 鬱,不暇及他耳。然去詩未遠,梗概尚存,故興離別,則 引雙鳧一雁為喻;諷君子小人,則引香草惡鳥為比。 雖義類不具,猶得《風人》之什二三焉。于時六義始缺 矣。晉、宋已還,得者蓋寡。以康樂之奧博,多溺於山水; 以淵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園;江、鮑之流,又狹於此。如 梁鴻「五噫」之例者,百無一二,于時六義寖微矣。陵夷 至於梁、陳間,卒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噫!風雪花 草之物,《三百篇》中豈捨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 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6 (1700-1725).djvu/87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