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輒從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實取之民以與之。 奪彼與此,徒啟爭端。臣所管已撥深澤縣地三百餘 頃,復告水占沙鹹者三之一,若悉從之,何時可定?臣 謂當限以月日,不許再告為便。」下尚書省議奏:「請如 實有水占河塌,不可耕種,本路及運司佐官按視,尚 書省下按察司覆同,然後改撥。若沙鹹塉薄,當准已 撥為定。」制曰:「可。」六年,召為禮部尚書兼侍講、同修國 史、祕書監,進《太一新曆》,詔行簡校之。七年,上遣中使 馮賢童以實封御札賜行簡曰:「朕念鎬、鄭二王誤干 天常,自貽伊戚,槁葬郊野,多歷年所,朕甚悼焉。欲追 復前爵,備禮改葬。卿可詳閱唐貞觀追贈隱巢并前 代故事,密封以聞。」又曰:「欲使石古乃于威州擇地營 葬,歲時祭奠,兼命衛王諸子中立一人為鄭王後,謹 其祭祀。此事既行,理須降詔。卿草詔文,大意一就封 進。」行簡乃具漢淮南厲王長、楚王英、唐隱太子建、成 巢刺王元吉、譙王重福故事為奏,并進詔草,遂施行 焉。累遷太子太保,翰林院學士承旨,尚書修史如故。 貞祐初,轉太子太傅。上書論議和事,其略曰:「東海郡 侯嘗遣約和,較計細故,遷延不決。今都城危急,豈可 拒絕?臣願更留聖慮,包荒含垢,以救生靈。或如遼、宋 相為敵國,歲奉幣帛,或二三年以繼,選忠實辨捷之 人,往與議之,庶幾有成,可以紓患。」是時,百官議者雖 有異同,大概以和親為主焉。莊獻太子葬後,不置宮 師官,升承旨為二品,以寵行簡,兼職如故。三年七月, 朝廷備防秋兵械,令內外職官不以丁憂致仕,皆納 弓箭。行簡上書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貧之家及 中下監當丁憂致仕,安有所謂如法軍器今繩以軍 期,補弊修壞,以求應命而已,與倉猝制造何以異哉! 若於隨州郡及猛安謀克人戶,拘」請幫助識別此字。「擇其佳者買之, 不足則令職輸所買之價,庶不擾而事可辦。」左丞相 僕散端、平章政事高琪盡忠、右丞賈謚謙,皆曰:「丁憂 致仕者,可以免此。」權參政烏古論德升曰:「職官久享 爵祿,軍興以來,曾無寸補,況事已行而復改,天下何 所取信。」是議也,丁憂致仕官竟得免。是歲卒。贈銀青 榮祿大夫,諡文正。行簡端慤慎密,為人主所知。自初 入翰林,至太常、禮部,典貢舉終身,縉紳以為榮。與弟 行信同居數十年,人無間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禮例 纂》一百二十卷。會同朝獻,禘祫喪葬,皆有記錄。及「清 臺」、「皇華」戒嚴,為善自公等記,藏於家。

蕭貢

按《金史》本傳:「貢字貞卿,咸陽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 調鎮戎州判官、涇陽令、涇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 史。舊例,試補兩月乃補用,貢至數日,執政以為能,即 用之,擢監察御史。提刑司奏涇州有美政,遷北京轉 運副使,親老歸養。左丞董師中、右丞楊伯通薦其文 學,除翰林修撰。上書論比年之弊:人才不以器識操 履巧於案牘,不涉吏議者為工;用人不務因才,授官 惟泥資,敘名器不務慎,與人多僥倖;守令不務才實, 民罹其害。伏望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 慎名器以抑僥倖,重守令以厚邦本,然後政化可行, 百事可舉矣。」詔詞臣作《唐用董重質誅郭誼得失論》, 貢為第一,賜重幣四端;貢論時政五弊,言路四難,詞 意切至。改治書侍御史。丁父憂,起復,改右司員外郎, 尋轉郎中,遷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與陳大任刊修 《遼史》。改刑部侍郎,歷同知大興府事、德州防禦使,三 遷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大安末,改彰德軍節度使, 坐兵興不能守城,亡失百姓,降同知通遠軍節度事。 未幾,改靖難軍節度使,歷河東北路、南京路轉運使, 御史中丞、戶部尚書。南京戒嚴,坐乏軍儲,詔釋不問。 興定元年致仕,元光二年卒,諡文簡。貢好學讀書,至 老不倦,有注《史記》一百卷。

雷琯

按《陝西通志》:「琯字伯威,坊州人。志英邁,博學能文,以 薦從事史館,後客陽夏。是時金遷都汴,關輔大饑,琯 悲泣不能食,乃出奇策上宰相,不能用。琯去,不知所 之。」

張正倫

按《河南通志》:「正倫,字公理,湯陰人。穎悟特達,長於詩 賦。登太和中進士。興定五年,為陝西東路轉運使。尋 召見,授京東路司農少卿,總三路都水事。遷右司郎 中,終吏部尚書。未幾,汴京不守,正倫柴車北歸,結廬 洹上,左右圖史,不以世事縈懷。卒年六十八。」

王良臣

按《山西通志》:「良臣,潞人。承安中進士。詩才敏捷,尤邃 於內典。入翰林,修起居注。興定二年,為潞州元帥府 參議官。元兵徇潞,與元帥納合蒲剌都死之。贈孟州 防禦使。」

趙秉文

按《金史》本傳:「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也。幼穎悟,讀 書若夙習。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調安塞簿。以課 最遷邯鄲令,再遷唐山。丁父憂,用薦者起復南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