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二十八年召至京師。二十九年春,見帝於柳林行 宮,遂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嘉議大夫。成 宗即位,獻《守成事鑑》一十五篇,所論悉本諸經旨。元 貞元年,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奉旨纂修《世 祖實錄》,因集《聖訓》六卷上之。大德元年,進中奉大夫。 二年,賜鈔萬貫。乞致仕,不許。五年,再上章求退,遂授 其子公孺為衛州推官,以便養,仍官其孫笴祕書郎。 大德八年六月卒,贈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追封 太原郡公,諡「文定。」其著述有《相鑑》五十卷,《汲郡志》十 五卷,《承華事略》《中堂事記》《烏臺筆補》《玉堂嘉話》并雜 著詩文,合為一百卷。
暢師文
按《元史》本傳:「師文字純甫,南陽人。祖淵,贈中順大夫、 上騎都尉、魏郡伯。父訥,有詩名,注《地理指掌圖》。仕為 汴幕官,贈太中大夫、上輕車都尉、魏郡侯。師文幼警 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與 衡門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至元五年,陳時政十六 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 伯顏攻宋,選為掾屬,從定江南。及歸,舟中惟載書籍 而已。十三年,編《平宋事蹟》上之。十四年,除東川行樞 密院都事,盡心贊畫,多所裨益。十六年,安西王承制 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經歷,尋除承直郎,潼川路治中。 修府舍,發地得銀五十錠,同僚分師文十錠,不受用, 以修廟學及傳舍,餘作酒器給公用。十九年,承制改 同知保寧路事,治尚平簡,反側以安。二十二年,僉西 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二十三年,拜監察御史,糾 劾不避權貴,上所纂《農桑輯要書》。二十四年,遷陝西 漢中道巡行勸農副使,置義倉教民種藝法。二十八 年,改僉陜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事。時更提刑按察 司為「肅政廉訪司」,就僉本道肅政廉訪司事。黜姦舉 才,咸服其公。三十一年,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 歲發民防水,往返數百里,苦於供給。師文以江水安 流,悉罷其役。駙馬亦都護家人,怙勢不法,師文治其 甚惡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東道,入為國子司業。七 年,出為陝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決滯獄,不少阿徇。頃 之,以疾家居。九年,擢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副使,又 以疾不赴。十年,改太常少卿,轉翰林侍讀學士、朝請 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至大元年,修《成宗實錄》,賜鈔 一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二年,加少中大夫。三 年,請補外任,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 不數日澍雨大降,遂為豐年。當塗人坐殺牛祈雨,囚 繫者六十餘人,師文憫而出之,公田米積之盈屋,曰: 「我家幾人,能盡食此乎?」呼貧士及細民,恣其取去。廉 訪分司官前後至者,必先謁師文,稱為先生。師文在 任未久,境內晏然。皇慶二年,復召為翰林侍讀學士、 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奉旨撰王勃《成道記序》 等文,賜銀二鋌,不受。除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以 病去官。延祐元年,徵拜翰林學士、資德大夫,行至河 南,復以病歸襄陽。四年秋八月,考河南鄉試,歸次襄 縣,卒於傳舍,年七十一,葬襄陽峴山。泰定二年,贈資 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 魏郡公,諡文肅。後至元八年,加贈「推忠守正亮節功 臣。」三子:長曰篤,仕至大中大夫、江東肅政廉訪副使。
戴表元〈任士林〉
按《元史儒學傳》,「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州 人。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稍長,從里師習詞賦,輒棄 不肯為。咸淳中,入太學,以三舍法陞內舍生。既而試 禮部第十人,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寧府。後遷臨安教 授,行戶部掌故,皆不就。大德八年,表元年已六十餘, 執政者薦於朝,起家拜信州教授,再調教授婺州,以」 疾辭。初,表元閔「宋季文章氣萎薾而辭骫骳,骳弊已 甚,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時四明王應麟、天台舒 岳祥並以文學師表一代,表元皆從而受業焉。故其 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而始發, 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施於人者多,尤自祕重,不妄 許與。」至元、大德間,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者,唯 表元而已。其門人最知名者曰袁桷。桷之文,其體裁 議論,一取法於表元者也。表元晚年翰林集賢以修 撰、博士二職論薦,而老疾不可起,年六十七卒。有《剡 源集》行於世。當表元時,有四明任士林者,亦以文章 知名云。
陳孚〈馮子振〉
按《元史儒學傳》:「孚字剛中,台州臨海人。幼清峻穎悟, 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 一統賦》,江浙行省為轉聞於朝,署上蔡書院山長。考 滿,謁選京師。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書再 使安南,選南士為介,朝臣薦孚博學有氣節,調翰林 國史院編修官,攝禮部郎中,為曾副。陛辭,賜五品服」, 佩金符以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陳日燇以憂, 制不出郊,遣陪臣來迎,又不由陽明中門入。曾與孚 回館,致書詰日燇以不庭之罪,且責日燇當出郊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