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諭之曰:「中書庶務繁重,左相 難其人,卿為朕舉所知。」復以哈剌哈孫對。帝大喜,即 遣使召入相,之復亦拜翰林學士承旨,階正奉大夫。 十一年春,武宗踐祚,復首陳三事,曰惜名器、明賞罰、 擇人材。言皆剴切。未幾,進階榮祿大夫,遙授平章政 事,餘如故。復力辭,不許。上疏乞骸骨。詔從其請,給半 俸終養。時仁宗居東宮,賜以重錦,俾公卿祖道都門 外。及即位,遣使召復,復以病辭。皇慶元年三月卒,年 七十七。諡「文康。」有《靖軒集》五十卷。
王琦
按《河南通志》:「琦,字景韓,鄧州人。博學有文,與姚燧為 親友,累官至廣西廉訪使,聲譽大振。」
戈毅
按《河南通志》:「毅,字唐柞,梁縣人。舉進士,為太康路提 舉。倡明正學,盪滌陋習,文風為之一新。」
王垚
按《江南通志》:「垚,字樂天,其先汴人,自鄱陽徙京口。工 詩文,尤長於康節經世之學。至大改元,瀋陽王引見, 奏充說書。從王使高麗還,陳便利三十餘事。」
楊載〈楊剛中李桓〉
按《元史儒學傳》:「載,字仲弘,其先居建之浦城,後徙杭, 因為杭人。少孤,博涉群書,為文有跌宕氣。年四十不 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 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係官海船萬戶府照 磨,兼提控案牘。延祐初,仁宗以科目取士,載首應詔, 遂登進士第,授承務郎、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 林郎、寧國路總管府推官以卒。初,吳興趙孟頫在翰 林,得載所為文,極推重之。由是載之文名,隱然動京 師,凡所撰述,人多傳誦之。其文章一以氣為主,博而 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而於詩尤有法。嘗語學者 曰:「詩當取材於漢、魏,而音節則以唐為宗。」自其詩出, 一洗宋季之陋。時建康之上元有楊剛中,字志行,自 幼厲志操,及為江東憲府照磨,風采凜凜,有足稱者。 其為文奇奧簡澀,動法古人,而不屑為世俗平凡語, 元明善極歎異之。仕至翰林待制而卒。有《霜月集》行 於世。其甥李桓,字晉仲,同郡人。由鄉貢進士累遷江 浙儒學副提舉,亦以文鳴,江東,紆餘豐潤學者多傳 之。載與剛中同輩行,而桓則稍後云。
陸文圭〈梁益〉
按《元史儒學傳》:「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而穎悟,讀書 過目成誦,終身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 曆、醫藥、筭數之學。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 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延祐設 科,有司強之就試,凡一再中鄉舉。文圭為文,融會經 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 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文圭 為人剛明超邁,以奇氣自負。於地理考覈甚詳,凡天 下郡縣沿革、人物、土產,悉能默記,如指諸掌。先屬纊, 一日語門人曰:「以數考之,吾州二十年後必有兵變, 慘於五代、建炎。吾死當葬不食之地,勿封勿樹,使人 不知吾墓,庶無暴骨之患。」其後江陰之亂,蒙墓盡發, 人乃服其先知。有《牆東類槁》二十卷。文圭同里有梁 益者,字友直,其先福州人,博洽經史,而工於文辭,其 教人以變化氣質為先務,學徒不遠千里從之。自文 圭既卒,浙以西稱學術醇正為世師表者,惟益而已。 益所著書,有《三山槁詩緒餘》《史傳姓氏纂》,又有《詩傳 旁通發揮》,朱熹氏之「學為精。」年五十六卒。
按《江陰縣志》:「梁益,字友直。」俞遠撰墓志云:「號庸齋,中 至正辛巳江浙鄉舉,本閩人,至正間,父國柱,任常州 路儒學教授,來遊江陰,遂家焉。生而敏慧,及長,明毛 鄭《詩》,通《春秋》,百氏之書無不觀。工文辭,下筆若不經 意,而根据典雅,郡中傳記金石之文,皆出其手。學為 文者,承先生口講指畫,悉合繩檢。不屑營家儲,無擔」 石而能周人窮匱。佳會召之,率不往。間從傖父飲,沾 醉乃已。或譏其放,不知其才不施,而為沉冥之逃也。 泰興有陳觀,迎致為師,以疾終於其家。生女六,長適 張端,次適孫作。無子,死葬生養,端實任之,葬黃山之原。
陳原顯
按《福建通志》:「原顯,字本晦,少負大志,弱冠韜晦,搆復 青亭,為游息之所,日詠嘯其中,不干世務,與陳自新 為詩友。」
陳自新
按《福建通志》:「自新,字貢父,通《五經》,精於《易》。原本傳義, 推以《皇極經世》諸書,從遊者眾。工詩,著有《起興》等集。」
韓信同
按《福建通志》:「信同,字伯循。性穎異,工文賦。及領石堂 教,究心濂洛,關閩學。延祐間,應浙鄉舉,與時不合,歸 即杜門不出,四方就教者多。著有《四書標註》《書經疏 義》《三禮》《易經旁註》及詩文集十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