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0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徵還,判東平。後以事詿誤,竟寘於法。郡邑人士爭賻 之,且家為奠祭。哲始北上時倚蓬聽雪,常自詫曰:「天 下奇音妙韻出自然者,莫是過也?」歸構一軒,名「聽雪 蓬」,學者稱為雪蓬先生。

王蒙

按《明外史》本傳:「蒙字叔明,湖州人,趙孟頫之甥也。敏 於文,不尚矩度,工畫山水,兼善人物。少時賦宮詞,仁 和俞友仁見之曰:『此唐人佳句也』。遂以妹妻焉。元末, 官理問。遇亂,隱居黃鶴山,自稱黃鶴山樵。洪武初,知 泰安州事。蒙嘗謁胡惟庸於私第,與會稽郭傳僧知 聰觀畫,惟庸伏法,蒙坐事被逮,瘐死獄中。」

郭傳

按《明外史王蒙傳》:「郭傳,一名正傳,字文遠。洪武七年, 帝御武樓,賜學士宋濂坐,謂曰:『天下既定,朕方垂意 宿學之士,卿知其人乎』?對曰:『會稽有郭傳者,其學有 淵源,其文雄贍新麗,其議論根據六經,異才也』。既而 濂持其文以進,帝召見於謹身殿,授翰林應奉,直起 居注,遷兵部主事,再遷考功監丞,進監令,出署湖廣」 布政司參政。

詹同徽希原

按《明外史》本傳:「同字同文,初名書,婺源人。四世祖青, 從宋高宗南渡,官殿前統制。後脫尺籍,齒編氓,曰:『吾 子孫當有以文學興者』。同幼穎異,受《易》於甘楚材,《春 秋》於劉彭壽。二人皆元季名士,學由此大進。學士虞 集見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子妻之。至正中,與茂才 異等,除郴州學正。遇亂,家黃州,仕陳友諒,為翰林學」 士承旨兼御史。太祖下武昌,召為國子博士。易名同 時功臣子弟,教習內府。諸博士治一經不盡通。同淹 貫群籍,講《易》《春秋》最善。應教為文,才思泉湧。太祖善 之。遷考功郎中、直起居注。諭曰:「史貴直筆,唐太宗命 直書建成事,以公天下。予言行,汝當直書,俾後世徵 實。」同再拜受旨。洪武元年,與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 魏觀等循行天下,訪求賢才。還,進翰林直學士,稍遷 侍讀學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劉基曰:「古者公卿有 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所以勵廉恥,存國體也。」同 侍側,取《戴記》及賈誼疏以進,因剴切言之。帝嘗謂同 「聲色之害,甚於鴆毒,前代率以此敗亡。創業垂統之 君,為子孫所承式,尤不可不謹。」同因舉成湯不邇聲 色,垂裕後昆以對。其納誨多類此。四年,進吏部尚書。 六年,為學士承旨,兼吏部尚書。同雖任吏部,國家文 章制作之事,仍屬裁定。為承旨,復與學士樂韶鳳定 釋奠先師樂章。又上言:「陛下渡江以來,征討平定之 蹟,禮樂治道之詳,雖有紀載,尚未成書。乞編《日曆》,以 傳後世。」帝從之,命同與宋濂為總裁官,吳伯宗等為 纂修官。踰年,《大明日曆》成。自起兵臨濠,至洪武六年, 征伐次第、禮樂刑政、群臣功過、四夷朝貢之類,共一 百卷,藏之金匱,副在祕書監。同等又言:「日曆,祕天府, 人不得見。請訪唐《貞觀政要》,分輯聖政,宣示天下。」帝 從之。同等乃分四十類,自敬天至制蠻夷,凡五卷,名 曰《皇明寶訓》。嗣後凡有政蹟,史官日記錄之,隨類增 入焉。七年賜敕致仕,語極褒美。後復起承旨,卒。同以 文章結主知,應制占對,靡弗敏贍。帝嘗言「文章宜明 白顯易,通道術,達時務,無取浮薄。」同所為多稱旨。而 操行特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福王時,追贈禮部左 侍郎,諡文憲。子徽,字資善。洪武十五年舉「秀才。會復 置都察院,設監察都御史八人,以徽及李原名、趙仁 等為之。明年改試左僉都御史。又明年超拜左都御 史。」久之,命兼吏部尚書。居二年,實授尚書兼左都御 史。皇太孫立,以太子少保兼尚書。徽有才智,剛決不 可犯,勤於治事,為帝所獎任。然性險刻,李善長之死, 徽有力焉。後坐藍玉獄,語連徽及子尚寶丞紱,並誅 死。同從孫希原為中書舍人,善大書,宮殿城門題額, 往往皆希原書也。

陶凱

按《明外史》本傳:「凱字中立,臨海人。博學善屬文,尤工 詩。領至正鄉薦,除永豐教諭,不就歸。洪武初,以薦徵 入同修《元史》。書成,授翰林應奉教習大本堂,授楚王 經。三年七月,擢禮部尚書。與崔亮等雜采《周官》《儀禮》 及漢唐、宋制,酌定諸禮儀以聞,帝輒報可。凱與亮同 為尚書,各有敷奏。若品官墳塋之制,從凱言也。」初舉 制科,命凱定《科舉式》,頒於天下。明年會試,以凱為主 考。帝親策士,命凱與楊訓文充提調官,取進士吳伯 宗等百二十人。得人之盛自此始。其程文進御前,凱 序其首,《簡後》遂為定例。帝嘗諭凱曰:「事死如事生。朕 祖考升遐,久不逮事生,宜盡所以追遠之道。」凱以太 廟已有常祀,乃請於乾清宮之左別建奉先殿以奉 神御,從之。帝以前代樂章多諛辭,或未雅馴,命凱與 詹同等更製《宴饗九奏樂章》以進,甚稱旨。長至日侍 帝齋宮,凱言:「皇帝升中於天,國之大典,群臣宜有篇 什,以紀慶成。」遂命凱首唱,諸臣俱和,學士宋濂為之 序。其後從駕巡行,陪祀太學,有所奏,帝未嘗不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