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0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從石一鰲與聞考亭之學。樵幼承家訓,長受經於李 直方,無書不讀。因研殫遺經,思一洗支離穿鑿之陋, 逾四十年,乃入東白山太霞洞中著書。其微詞奧義, 多前儒未經道者。宋濂稱其以超絕之資,曠視千古 若一旦暮,期以孔子為師,而折衷群言之是非,可謂」 特立獨行而無畏懾者也。為文自出機軸,一時名士 如虞集、黃溍、歐陽元等,皆向慕以為不可及。性至孝, 父病風攣,晝夜扶持,歲久益勤。後父患痰疾,氣弱不 能吐,樵為筒,吸而出之。母郭沒樵不及識,見遺衣,輒 奉之而泣。遇歲歉,竭廩粟以賑里閭,自取來牟續食, 好衣鹿皮,因自號鹿皮子。有《鹿皮子集》《飛霞、觀槁》各 數卷。年八十八卒。

任維平

按《處州府志》:「維平,麗水人。博究群書,至正己亥,王師 下金華,同弟維信往見。上方御食,命賦青瓷壺,維平 即對曰:『貯酒盛漿小類瓶,曾迎湯武救民兵。若教假 入神仙手,捧出中天日月明』。上大悅,留語達旦,俱授 義兵萬戶。維平辭不就。後以所言皆驗,再召封觀察 使。」

林弼

按《福建通志》:「弼字元凱,龍溪人。登元進士。洪武二年, 太祖遣使三徵之,與宋濂、王禕、曾魯等修《元史》。尋授 吏部考功主事,使安南。王與從官持黃金為贐,悉謝 卻。王遣使裝其金以請於朝,上曰:『小國事大,使臣不 辱。既兩得之,可持金歸』。」遷豐城令,以被誣受金,逮獄。 上識其名曰:「此卻安南餽金者也。」御書休問。及再使 安南復命,上親加慰勞,擢禮部郎中,轉吏部考功,出 知登州,有惠政,卒於郡。弼博洽群書,善書,工詩文,晚 益究心濂、洛、關、閩之學。所著有《梅雪齋文集》《使南集》 《詩經解義》《宋儒會解》行世。

潘廷堅

按《太平府志》:「廷堅,字叔聞。先世多業儒,有名江左,然 皆遁跡丘園,不干祿仕。至廷堅天資穎拔,學問老成, 教鄉邦多所成就。元時用薦為富陽縣學教諭。歲乙 未,迎明祖駐蹕太平,遂擢本府儒學教授。循循善誘, 尤重德行。明年取金陵,改為中書博士。庚子除金華 同知。壬寅,召入拜翰林學士。四年,充會試主文官,列」 宋濂之上,後以年老致仕。廷堅為人慎密謙恭,未嘗 有過,為時所重。詩文亦多可觀。子黼。

錢宰

按《浙江通志》:「宰字子予,山陰人。幼好學,淹貫墳典。弱 冠有文名。至正間以進士歸隱。唐之淳、韓宜可皆出 其門。明太祖以明經徵命,撰功臣誥命,與諸儒同修 禮樂諸書。尋以病歸。洪武二十七年,再召校書翰林。 是時老儒凋謝,宰與學士劉三吾特承眷倚。嘗病近 代新聲繁猥,刻意古調,擬漢、魏而下諸作,有《臨安集》」 行於世。

劉履

按《浙江通志》:「履字坦之,上虞人。至正末,避亂太平山, 自號草澤間民。洪武初,被召至京,卒於會同館。嘗效 朱子傳註補註《選詩》,為《風雅翼》十四卷,行於世。」

趙宜生

按《浙江通志》:「宜生,字德純,餘姚人。粹於經史文藝之 學,混跡芻牧間,自號騎牛野人。明初,辟為邑訓導。」

胡粹中

按《浙江通志》:「粹中,山陰人。博通經史,尤長《春秋》。洪武 初,聘為儒學訓導,終楚府左長史。當明太祖時,諸儒 應聘而起,在餘姚則許泰、王至、宋棠、張員,在山陰則 毛鉉、白範、王儼、王誼,在新昌則章廷瑞、周彝,在上虞 則薛文舉,在嵊則王璛、單復亨,在諸暨則陳嘉謨、陳 韶、張辰。」

任暉

按《松江府志》:「暉,字東白,吳之著姓也。祖仁發,歷官都 水監。父子文,又繇祕書監遷考城令。暉喜文史,善賦 詩,脫去凡近,雄健有法度。與楊維楨遊,嘗邀至其家, 校讎詩章累日,維楨極愛重之。有《東白集》。」

林溫

按《浙江通志》:「溫字伯恭,永嘉人。元季以春秋魁鄉薦, 文名傾海內。洪武初,授秦王府教授,典浙、閩二省鄉 試。宋濂稱其詩文本於氣之所養,與世之學者自異。 著有《栗齋文集》。」

季應祈

按《浙江通志》:「應祈,瑞安人。少穎悟,受《春秋》於高則誠, 而得關閩諸儒全書,讀之及子史百家,靡不究極津 涯。嘗誨人曰:『窮經以致其用,反躬以踐其實,不如是 奚益』?」洪武間,以明經薦於朝,引年告老。有《樊壯集》。

彭汝器

按《松江府志》:「汝器,字宗漣,上海人。博學有史才。嘗評 《宋史》,謂杜后遺命立太宗,與宋宣公舍其子而立穆 公,同為貽亂於後。太宗問傳代之事,趙普知為太宗 謀而不為太祖謀,欺天之罪不可逭。神宗將崩,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