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0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外史》本傳:「泰字亨父,太倉人;陸釴,字鼎儀,崑山 人;陸容字文量,亦太倉人。三人少齊名,號『婁東三鳳』。 泰舉天順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遷修撰。為人 恬淡自守,詩名亞李東陽。弘治間,藝苑皆推李懷麓、 張滄洲,東陽有《懷麓堂集》,泰有《滄洲集》也。釴與泰同 年進士,殿試第二,授編修,歷修撰、諭德。孝宗立,以東」 宮講讀勞,進太常少卿兼侍讀。得疾歸。泰、釴皆早卒。 兩人詩,東陽嘗稱之,而惜其天不假以年也。容,成化 中進士。授南京主事,進兵部職方郎中。西番進獅子, 奏請大臣往迎。容諫止之。遷浙江參政,罷歸。

按《蘇州府志》:「釴字鼎儀,崑山人。性沖淡𥳑默,聰敏過 人。嘗語人曰:『學猶埴也,薄者先壞』。天順癸未會試第 一,成化丙戌殿試第二,授編修,同修《英宗實錄》,為東 宮講官。儀度莊飭,敷納詳明,東宮屬目稱善,進右諭 德。孝宗即位,以覃恩宮寮,進太常少卿,翰林侍讀,修 《憲宗實錄》。以疾乞歸,卒,賜葬吳塘,祀鄉賢。子爰字子」 引,負才,喜聲詩,與毛澄、陸伸齊名,號「七友。」弘治中,廕 授中書,以不賂瑾歸。瑾誅,李文正薦復舊職,終禮部 主事。

按《列朝詩集》,容字文量,太倉人。少與張泰、陸釴齊名, 時號「婁東三鳳。」成化間,由進士授南京驗封主事,改 兵部職方郎中。賈胡進獅子奏,乞大臣往迎諫止之, 奏奪二武弁。夤緣中貴陞都督,當道者不悅,出為浙 江右參政。復條奏兩浙不便者八事。後以浮議罷歸。 文量好學,居官手不釋卷,家藏萬餘卷,皆手自讎勘。 所著《式齋集》三十八卷,《菽園雜記》十五卷。子伸,字安 甫,亦舉進士,能讀父書,撰《式齋藏書目錄》,桑悅、祝允 明、徐禎卿為之序。

程敏政

按《明外史》本傳:「敏政,字克勤。十歲侍父信,官四川巡 撫。羅綺以神童薦,英宗召試,悅之,詔讀書翰林院,給 廩饌。學士李賢、彭時、呂原、中允劉珝咸愛重之,賢以 女妻焉。成化二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歷左諭德,直講 東宮。翰林中學問該博稱敏政,文章古雅稱李東陽, 性行真純稱陳音,各為一時冠。孝宗嗣位,以宮僚恩」 擢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直經筵。敏政,名臣子,才高負 文學。常俯視儕偶,頗為人所疾。弘治元年冬,御史王 嵩等以雨災劾敏政,因勒致仕。五年起官,尋遷太常 卿兼侍讀學士,掌院事。進禮部右侍郎,專典內閣誥 敕。十二年與李東陽主會試。舉人徐經、唐寅預作文, 與試題合。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時榜未放,詔敏 政毋閱卷,其所錄者,令東陽會同考官覆校,二人卷 皆不在所取中。東陽以聞,言者猶不已。敏政、昶、經、寅 俱下獄,坐經嘗贄見敏政,寅嘗從敏政乞文,黜為吏。 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實,調南太僕主簿。敏政 出獄四日,憤恚發癰卒。後贈禮部尚書。或言敏政之 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祕,莫能明也。

按《休寧縣志》:「敏政,字克勤,陪郭人,襄毅公信長子。生 而早慧,人方之孔文舉、李長源。十歲侍父參政四川 方鎮大臣以神童薦,召試頌聖節及瑞雪詩、經書議 論各一篇,援筆立就,文彩爛然,上喜甚,即詔讀書。翰 林院大學士李公文達賢之妻以女,甫冠,魁順天鄉 試,登成化丙戌進士第一甲第二名,授翰林編修。初」 入史館,即同修《英宗實錄》,尋同修《宋元綱目》,書法多 所裁正。遷諭德,入侍太子誦讀。丙午主考應天,遷少 詹事。孝宗即位,稽古為治,時視太學及耕籍田儀注, 皆屬敏政。詮定經筵,進講終篇,必致諷諫。於祖宗成 憲,軍國急務及生民休戚所關者,必且因事獻規,故 雅重特呼「先生」而不名。賜金織緋袍及金帶冠履,儒 者榮之。時詔議從祀孔子廟廷諸賢,敏政上疏,欲大 正祀典,其所建議,鑿鑿皆出人意表。上方向用,大臣 有忌之者,御史魏璋以曖昧之言劾之,詔致仕。時有 勸其自辯者,敏政答以「歐陽在執政,故力可辯;朱文 公在庶寮,故不可辯。」既歸,讀書南山中。郎中陸容、給 事中楊廉、進士夏昶、錦衣千戶葉通後先上書,相率 蒲伏金馬門,力為剖白,言辭剴切。上悟,詔還。有止其 勿起者,敏政答以「君實遠,臣,不得不辭;晦叔世,臣,不 得不起。」既至,職任如故。丁母憂,服除,轉詹事府詹事, 遷禮部右侍郎。己未春,考禮部貢舉,未放榜,給事中 昶以飛語聞,詔下昶獄鞫之。敏政乃引咎請避位,乞 釋昶獄。上以諫官風聞論報,執政復諷諫官言之,敏 政請與之廷辯,事始白。昶坐無實遠謫,附昶者亦盡 斥去,乃堅請致仕。未行,以疾卒。贈禮部尚書,并賜葬 祭。敏政風神秀茂,修眉長髯,動靜語默,宛乎有道者 氣象。稟資靈異,讀書一目數行下,遂能淹貫群籍,研 究理道。於是考合朱、陸二家始異而終同者,為《道》一 編。其為文一本諸經史。少師李文正公東陽稱其文 宏博偉麗,自成一家。質之當代,蓋絕無而僅有者。故 京師語曰:「天下文章程敏政。」遭父母喪,倚廬哀毀,不 為彌文。居鄉接物,恂恂然不以賢智先人。尤好表揚 先哲,接誘後進。見人有善,譽之不容口。在朝言論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