僇。晚年數過余山中,盱衡振腕,思得一當。余和其詩,
深規切之,卒不能改也。有《十賚堂集》數十卷《流覽篇》 帙,才調斐然,以檢括為難耳。嘗以所作《雜劇》屬余序, 已而語人曰:「虞山輕我,近舍湯臨川而遠引關漢卿、 馬東籬,是不欲以我代臨川也。」其奡兀如此。
歸有光〈子慕〉
按《明外史》本傳:「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 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 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徒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 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進 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每聽訟,引婦女兒童 案前,剌剌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自以大儒,即周」、 召為牧伯,亦當優假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 擊斷,直行已意。大吏多惡之。論調順德通判,專轄馬 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倅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隆 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太 僕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有光為古 文,原本經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 文壇,有光力相觝排,目為妄庸巨子,世貞大憾,其後 亦心折。有光為之《讚》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 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錢謙益遂即其言以詆世 貞,然操觚家從此鮮實學,而妄談歐、曾,亦不能無弊 云。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舉萬曆十九年鄉試,再被 放,即屏居江村,讀書其中。與無錫高攀龍最善。歿,巡 按御史祁彪佳請于朝,贈翰林待詔。
按「《列朝詩集》,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 盡通六經、三史六大家之書,浸漬演迤,蔚為大儒。嘉 靖庚子,舉南京第二人,為茶陵張文隱公所知。其後 八上春官不第,讀書談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 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海內稱震川先生」,不以名氏。乙 丑舉進士,除長興知縣,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聽訟, 引兒童婦女案前剌剌吳語,事解立縱去不具。獄有 所擊斷,寢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惡之,有蜚語聞,量移 通判順德。隆慶庚午,入賀新鄭,內江雅知熙甫,引為 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制敕,修《世廟實錄》。熙甫宿學大 儒,久困郡邑,得為文學官,給事館閣,欲以其間觀中 祕,未見書,益肆力于著作,而遽以病卒,年六十有六。 熙甫為文,原本《六經》,而好太史公書,能得其風神脈 理。其于六大家,自謂可肩隨歐、曾、臨川,則不難抗行。 其于詩似無意求工,滔滔自運,要非流俗可及也。當 是時,王弇州踵二李之後,主盟文壇,聲華烜赫,奔走 四海。熙甫一老舉子,獨抱遺經于荒江虛市之間,樹 牙頰相榰柱不少下。嘗為《人文序》,詆排俗學,以為苟 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弇州聞之曰:「妄誠有之,庸 則未敢聞命。」熙甫曰:「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歲贊熙甫畫像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 異趨?」久而自傷。識者謂先生之文至是始論定,而弇 州之遲暮,自悔為不可及也。熙甫沒,其子子寧輯其 遺文,妄加改竄。賈人童氏夢熙甫趣之曰:「亟成之,少 稽緩,塗乙盡矣。」刻既成,賈人為文祭熙甫,具言所夢, 今載集後。季子子慕,字季思,以鄉舉追贈待詔。冢孫 昌世,字文休,與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嘉靖末,山陰 諸狀元大綬官翰學,置酒招鄉人徐渭,文長入夜,良 久乃至。學士問曰:「何遲也?」文長曰:「頃避雨士人家,見 壁間懸《歸有光文》,今之歐陽子也。迴翔雒誦,不能舍 去,是以遲耳。」學士命隸卷其軸以來,張燈快讀,相對 歎賞,至於達旦。四明余翰編分試禮闈,學士為具言 熙甫之文,意度波瀾,所以然者,熙甫果得雋。熙甫重 生平知己,每敘張文隱事,輒為流涕。豈未有以文長 此事聞於熙甫者乎?為補書之於此。
按《蘇州府志》:「『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生時,庭有虹自 地起,祥光燭天,因名。九歲能屬文,弱冠補諸生,屹然 有述作之志。嘗謂聖人之文章,無非性與天道,於是 縱觀九經、二十一史及諸子百家,尤好太史公書,謂 其作《史記序》,述《孔子世家》,非知道者不能』。又謂《易》亂 于《河圖》,《洪範》亂于《洛書》,乃作《洪範傳、易圖論》,明聖人」 以天道治人,無與乎數,圖與《書》正不必相表裡,自謂 其言雖聖人復起,不能易也。時魏莊渠號當世儒宗, 有光娶其從女,因遊其門,每以其說相質,莊渠無以 難之。會以覃恩選入太學,當詣京師。及渡河涉汶,達 於洛汭,觀大禹故蹟,相度河流,即欲為漕渠。書未就, 還遊南雍,與諸生雜論禮樂,作《冠禮》《宗法》二書。嘉靖 庚子,張文毅治主南闈鄉試舉第二人。上春官不第, 還講學安亭,弟子日進。荒江寂寞,家無擔石之儲,意 豁如也。足跡未嘗入公府,每大吏至,常咨訪焉,必為 力陳利弊。嘗考三江故道,作《三吳水利書》,大要言:「太 湖入海,獨有吳淞一江,宜并浚治。或值儉歲,募飢民 以疏之,則水大治,田事修而民免于飢。」後海忠介瑞 巡撫江南,頗採用其說。有光負重名,試官爭欲得之, 乃牢落公車,垂三十年。初,余文敏有丁隨父任至崑, 欲師事有光未果。至嘉靖乙丑,為同考官,手一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