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2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取於修焉?先輩學精文雄,其施於時,又非待假譽而 為重,借力而後進者也。然而惠然見臨,若有所責,得 非急於謀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夫學者,未始不 為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於人遠也,學者有所溺焉 爾。蓋文之為言,難工而可喜,易悅而自足。世之學者 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則曰「吾學足矣」,甚者至棄百事 不關於心,曰:「吾文士也」,職於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 鮮也。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之作,數年之頃爾,然讀 《易》者如無《春秋》,讀書者如無《詩》,何其用功少而能極 其至也?聖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 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蓋亦晚而有 作,若子雲、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強言 者也。後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為學者文而已, 故用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於軒 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 雖行乎天地,入於淵泉,無不之也。足下之文,浩乎霈 然,可謂善矣。而又志於為道,猶自以為未廣,若不止 焉,孟、荀可至而不難也,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 於所悅而溺於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 之少進焉,幸甚!

《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
前人

某聞《傳》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君子之所學也。」言以 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於後世。《詩》《書》 《易》《春秋》皆善載事,而尤文者,故其傳尤遠。荀卿、孟軻 之徒亦善為言,然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書或傳或 不傳,猶繫於時之好惡而興廢之。其次,楚有大夫者 善文,其謳歌以傳。漢之盛時,有賈誼、董仲舒、司馬相 如、揚雄能文,其文辭以傳。由此以來,去聖益遠,世益 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間亦時時有善文其言以傳者, 然皆紛雜滅裂,不純信,故百不傳一。幸而一傳,傳亦 不顯,不能若前數家之焯然暴見而大行也。甚矣,言 之難行也,事信矣,須文,文至矣。又繫其所恃之大小, 以見其行遠不遠也。《書》載堯、舜,《詩》載商、周,《易》載九聖, 《春秋》載文武之法,荀、孟二家載《詩》《書》《易》。《春秋》者,楚之 辭載《風》《雅》,漢之徒各載其時王聲名文物之盛以為 辭。後之學者蕩然無所載,則其言之不純信,其傳之 不久遠,勢使然也。至唐之興,若太宗之政,開元之治, 憲宗之功,其臣下又爭載之以文,其詞或播樂歌,或 刻金石,故其間鉅人碩士,閎言高論,流鑠前後者,恃 其所載之在文也。故其言之所載者大且文,則其傳 也章;言之所載者不文而又小,則其傳也不章。某不 佞,守先人之緒餘。先人在太宗時,以文辭為名進士, 以對策為賢良方正。既而守道純正,為賢待制,逢時 太平,奮身揚名。宜其言之所載,文之所行,大而可恃 以傳也,然未能甚行於世者,豈其嗣續不肖,不能繼 守而泯沒之,抑有由也。夫文之行,雖繫其所載,猶有 待焉。《詩》《書》《易》《春秋》,待仲尼之刪正,荀、孟、屈原無所待, 猶待其弟子而傳焉。漢之徒亦得其史臣之書。其始 出也,或待其時之有名者而後發;其既沒也,或待其 後之紀次者而傳。其為之紀次也,非其門人故吏,則 其親戚朋友,如夢得之序子厚,李漢之序退之也。伏 惟閣下學老文鉅,為時雄人,出入三朝,其能望光輝、 接步武者,惟先君為舊,則亦先君之所待也,豈小子 之敢有請焉?謹以《家集》若干卷數,寫獻門下,惟哀其 誠而幸賜之。

《與荊南樂秀才書》
前人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 以所業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 其後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僕有罪之人,人所 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未答,宜遂,絕而再 辱書;再而未答,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 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耶?蓋 足下力學好問,急於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僕所為 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僕少從進士,舉於有司,學 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 多,故往往能道僕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 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僕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 此也。僕少孤貧,貪祿仕以養親,不暇就師窮經以學 聖人之遺業,而涉獵書史,始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 皆穿蠹經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於時人, 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採,屢以先 多士,及得第以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 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 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 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僕天資不好 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 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少年志盛,方欲取榮 譽於世,則莫若順時。天聖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 浮華,其後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 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 其至之,是直齊肩於兩漢之士也。若僕者,其前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