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答」云云。蓋與惟琳、世雄問答,而終,乃二十八日
也。今刊行《先生年譜》不載此,以補闕文云。先生集中 有答致平書,而章書人多不曾見,故不能曉其答意。 元祐三年,先生知舉,時致平為舉子。初,致平之文法 荊公,既見先生知舉,為文皆法坡,遂為第一。逮揭榜, 方知子厚子。
《鼠璞》,今人通「竿櫝」,言。典籤,王府官也。記府,掌記,幕府 官也,已難用之書吏。中涓之稱,尤更為僭。漢石奮為 中涓,受書謁,此豈臣下之所宜用。
唐穆宗時,錢徽掌貢舉,段文昌、李紳以書屬所善士, 不從,言於上曰:「今歲禮部不公,皆關節得之。」乃貶徽 刺江州。或勸徽奏所屬書,徽曰:「苟無愧心,得喪一致, 柰何奏人私書?」取而焚之。本朝元祐元年六月,臺諫 李兌等言:「比歲臣寮有繳交親往還簡尺,遂成告訐 之俗。自今非情涉不順,毋得繳簡尺以聞。」從之。繳奏 「私書非特士君子不為,亦法令所禁。」
《揮麈前錄》:昔人最重契義,朋從年長,則以兄事之,齒 少以弟或友呼焉。父之交遊,敬之為丈,見之必拜,執 子姪之禮甚恭,丈人行者,命與其諸郎遊。子又有孫, 各崇輩行,略不紊亂,如分守之嚴。舊例,書札止云「啟」, 或上稍尊之則再拜,雖行高而位崇者,不過曰「頓首 再拜」而已,非父兄不施覆字,宰輔以上方曰「台候,餘 不敢也。」前輩名卿,牘中可考,今俱不然,誠可太息。 《揮麈後錄》。《三朝史孟昶傳》云:「其在蜀日,改元廣政。周 世宗既取秦鳳,昶懼,致書世宗,自稱大蜀皇帝。世宗 怒其抗禮,不答。」其書真跡,今藏樓大防所用,錄於左: 七月一日,大蜀皇帝謹致書於大周皇帝閤下:竊念 自承先訓,恭守舊邦,匪敢荒寧,於茲二紀。頃者晉朝 覆滅,何建來歸,不因背水之戰爭,遂有仇池之土地。 洎審遼君歸北,中國且空,暫興敝邑之師,更復成都 之境。〈下闕數字〉實為下國之邊陲。其後漢主徑自并汾,來 都汴浚,聞征車之未息,尋神器之有歸。伏審貴朝先 皇帝應天順人,繼統即位。奉玉帛而未克,承弓劍之 空遺。但傷嘉運之難諧,適歎新歡之且隔。以至前載, 忽勞睿德,遠舉全師,土疆尋隸於大朝,將卒亦拘於 貴國。幸蒙皇帝惠其首領,頒以衣裘,偏裨盡補其職 員,土伍遍加於糧賜,則在彼無殊於在此,敝都寧比 於雄都。方懷全活之恩,非有放還之望。今則指揮使 蕭知遠、馮從讜等押領將士子弟共計八百九十三 人,已到當國,具審皇帝迥開仁愍,深念支離,厚給衣 裝,兼加中屨。給沿程之驛料,散逐分之緡錢。仍以員 僚之迴還,安知所報?此則皇帝念疆場則已經「革幾 代,舉干戈則不在盛朝。特軫優容,曲全情好,永懷厚 義,常貯微衷。載念前在鳳州,支敵虎旅,偶於行陣,曾 有拘擒。其排陣使胡立已下,尋在諸州安排,及令軍 幕收管。自來各支廩食,並給衣裝,卻緣比者不測宸 襟,未敢放還鄉國。」今既先蒙開釋,已認沖融,歸朝雖 愧於後時,報德未稽於此日。其胡立已下,今各給鞍 馬衣裝錢帛等,專差御衣庫使李彥昭部領,送至貴 境,望垂宣旨收管。矧以昶昔在齠齔,即離井都,亦承 皇帝鳳起晉陽,龍興汾水,合敘鄉關之分,以陳玉帛 之歡,儻蒙惠以嘉音,即佇專馳信使。謹因胡立行次, 聊陳感謝,詞莫披述。伏惟仁明洞垂鍳念。不宣。明清 嘗跋其後云:「歐陽文忠公《五代史世家序》云:『蜀嶮而 富,故其典章粲然。此書文亦奇尤。先生所謂豈非出 於世修降表李昊,斯言信歟』?」頃歲姚令威注《五代史》, 惜乎不見是卷也。
《野客叢談》:韓退之上于襄陽書曰:「士之能享大名,顯 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士 之能垂休光照後世者,亦莫不有後進之士負天下 之望者為之後。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 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然而千百載乃 一遇焉。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 須之殷而相遇之疏也。是故下之人負其能,不肯諂 其上;上之人負其位,不肯顧其下。故高才多戚戚之 窮,盛位無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未嘗 干之,不可謂上無其人;未嘗求之,不可謂下無其人。 愈之誦此言久矣,未嘗敢聞於人,側聞閤下抱不世 出之才」云云。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書》曰:「居蓬衣白 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辭其親,甘窮 饑而樂離別者,豈有貳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有位 之人,所以休聲茂功,鑠光保大,不絕勳而窮名者,亦 無異術焉,樂育材而得人也。人無所知,雖賢如仲尼, 窮死而道屯,況其下者乎?未得其人,雖聖如唐堯,水 不抑而凶未去,況其」下者乎?故上之於人,下之求知, 相須若此之急,而相得若此之難者,何哉?蓋以在位 者居高而聽深,在下者行卑而跡賤,其事勢不同,出 處相懸故也。況乎上之人負其位不肯求,下之人負 其才不肯屈,此其所以相須若此之急,相得若此之 難也。湜自學聖人之道,誦之於口,銘之於心,徒恨今 之人待士之分以虛華,而今之士望人之分以毫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