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二年,周王畋於鈞州獲騶,虞王來朝,獻之,群臣
稱賀,侍講楊榮作頌以獻。
永樂十三年,禮部郎周訥請封禪,尚書呂震贊之,不 許。學士胡廣作《卻封禪頌》以獻。
陳敬宗,字光世,慈谿人。永樂十二年入史館,改翰林 院侍講,獻《為善陰騭頌》。十七年春,卿雲見,甘露降,獻 《聖德瑞應頌》。是冬,甘露再降於孝陵,松柏,復獻頌。 宣德八年,南海外諸國各遣使獻麒麟凡四,楊士奇 獻頌。
頌部雜錄
晉陸機《文賦頌》,「優游以彬蔚。」
陸雲《與兄平原書》雲:「再拜二祖頌,甚為高偉。雲作雖 時有一隹語,見兄作又欲成貧儉家無緣當致兄」,此 謙辭。又雲:「亦復不以苟自退耳」,然意故復謂之微多。 「民不輟歎」一句,謂可省。武烈未得有吳說桓王之事, 而云建其孤,恐太祖不得為桓王之孫。雲前作此頌 及信以白,兄作《游仙詩》故自能。《劉氏頌》極佳,但能出 言耳。二頌不減,復過所望如此。已欲解此,公之半《歲 暮賦》,甚欲成之,而不可自用,得此百數十字,今送,不 知於諸賦者不罷少不?想少隹成,當送到洛。陳琳大 荒甚極,自雲作必過之,想終能自果耳。謹啟。 今按 《二陸集》並不見《二祖頌》《劉氏頌》《游仙詩》,唯《歲暮賦》耳, 所失多矣。
又書《祠堂頌》,已得省兄文,不復稍論,常隹然了不見 出語,意謂非兄文之休者。前後讀兄文一再過,便上 口語。省此文雖未大精,然了無所識,然此文甚自難, 事同又相似,益不古,皆新綺,因此已自為洋洋耳。 又書《詠德頌》,甚復盡美,省之惻然。〈又〉漢《功臣頌》甚美, 又書疏成,高作未得去。省《登遐傳》,因作《登遐頌》,須臾 便成,視之復謂可行。今並送之,尚未定刊。及比信今 更有何所損益?後八人了無事,合會之才得二篇耳。 索度是淫鬼,無緣在此中,故不可作頌。
又《書誨頌》,兄乃以為佳,甚以自慰。文章當貴經緯,如 謂後頌語如漂漂,故謂如小勝耳。〈又〉《祖德頌》,無大諫 語耳,然靡靡清工,用辭緯澤,亦未易,恐兄未熟視之 耳。
又書一日視伯喈《祖德頌》,亦以述作宜褒揚祖考為 先,聊復作此頌,今送之,願兄為損益之,欲令省而正, 自輒多,欲無可加省。碑文通大悅愉,有似賦。愚謂小 復質之為佳。
「又書誨頌,兄意乃以為佳,甚以自慰。今易上韻,不知 差前不不佳者?願兄小為損益,令定下云:靈斾電揮, 因兄見許,意遂不恪,不知可作《蔡氏祖德頌》比不?」 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 於歌頌,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者,其誰能為之? 梁肅《毗陵獨孤及集序》:崔祐甫言:「常州之文,議論最 長。其或列於碑頌,流於詠歌,峻如嵩、華,浩如江河。」 又李翰《前集序》:「綜名實,樹遺風,作《常州獨孤公遺愛 頌》。」
宋石介《慶曆聖德頌》:「古者,一雲氣之祥,一草木之異, 一蹄角之怪,一毛羽之瑞。當時群臣猶且濃墨大字, 金題鈿軸,以稱述頌美時君功德,以為無前之休,丕 天之績。」
《宋史選舉志》:「凡士不由科舉,若三舍而賜進士第及 出身者,其所從得不一。凡遺逸、文學吏能言事,或奏 對稱旨,或試法而經律入優,或材武,或童子而皆能 文,或邊臣之子以功來奏,其得之雖有當否,大較猶 可取也。崇寧、大觀之後,達官貴冑既多得賜以上書 獻頌,而得者又不勝紀。」
《嬾真子》《唐中興頌》云:「復復指期。」或云:「以復兩京,故曰 復復」,非也。此兩字出《漢書》。今按《匡衡傳》云:「所更或不 可行,而復復之。」注云:「『下復扶目反』。又何武為九卿時, 奏言宜置三公官,又與翟方進共奏罷刺史,更置甘 州牧,後皆復復故。」注云:「依其舊也。下復扶目反。」蓋上 音服,下音福,謂福如故也。《唐中興頌》亦如此讀之。 《歸田詩話》:元次山作《大唐中興頌》,抑揚其詞以示意, 磨崖顯刻於浯溪上。後來黃魯直、張文潛皆作大篇 以發揚之,謂肅宗擅立功不贖罪,繼其作者皆一律。 識者謂此碑乃唐一罪案爾,非頌也。惟石湖范至能 八句云:「三頌遺音和者稀,形容寧有刺譏辭。絕憐元 子《春秋》法,卻寓唐家《清廟》詩。歌詠當諧琴搏拊,策書 自管璧瑕疵。紛紛健筆剛題破,從此磨崖不是碑。」然 誠齋楊萬里《浯溪賦》中間云:天下之事,不易於處而 不難於議也。使夫謝奉策於高邑,稟重巽於西帝,違 人欲而圖功,犯眾怒而求濟,則夫千麾萬旟者,果肯 為明皇而致死耶?其論甚恕。
玉海西山先生曰:「贊、頌皆韻語體式類相似。贊者,贊 美之辭;頌者,形容功德。然頌比於贊,尤貴贍麗宏肆。 昌黎《聖德詩》,徂徠《慶曆頌》,此正格也。其用事造語,最 忌塵俗,須熟讀《三百篇》,博觀司馬相如、揚雄諸賦,與 夫漢郊祀歌,《文選》所載《二京》《三都》《七啟》《七發》之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