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7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錄

 騷賦部紀事二

文學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騷賦部紀事二

《隋書潘徽傳》:「徽為陳客館令,及陳滅,為州博士。秦孝 王俊聞其名,召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塗令徽於 馬上為賦,行一驛而成,名曰《述思賦》,俊覽而善之。」 《李德林傳》:「德林謝病還鄉,閉門守道。乾明初,楊遵彥 追德林入議曹。皇建初,下詔搜揚人物,復追赴晉陽, 撰《春思賦》一篇,代稱典麗。」

《滕穆王瓚傳》:「瓚子溫,字明籀,坐兄綸徙零陵。溫好學, 解屬文,既而作《零陵賦》以自寄,其辭哀思。帝見而怒 之,轉徙南海。」

《郎茂傳》:「茂為晉陽宮留守,其年,恆山贊治王文同與 茂有隙,奏茂朋黨,附下罔上,詔遣納言蘇威、御史大 夫裴蘊雜治之。茂素與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詆,成其 罪狀。帝大怒,及其弟司隸別駕楚之皆除名為民,徙 且末郡。茂怡然受命,不以為憂。在途作《登壟賦》以自 慰,詞義可觀。復附表自陳,帝頗悟,十年,追還京兆。」 《杜正元傳》:「正元,開皇末舉秀才。尚書試方略,正元應 對如響,下筆成章。僕射楊素負才傲物,正元抗辭酬 對,無所屈撓,素甚不悅。久之,會林邑獻白鸚鵡,素促 召正元,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賦。正元倉卒之際,援 筆立成。素見文不加點,始異之,因令更擬諸雜文,筆 十餘條,又皆立成,而辭理華贍。素乃歎」曰:「此真秀才。 吾不及也。」

《盧思道傳》:「思道遷武陽太守,非其好也,為《孤鴻賦》以 寄其情。開皇初,以母老表請解職,優詔許之。思道自 恃才地,多所陵轢,由是官塗淪滯。既而又著《勞生論》, 指切當時。」

《辛德源傳》:「高祖受禪,不得調者久之,隱於林慮山,鬱 鬱不得志,著《幽居賦》以自寄。文多不載。」

《柳傳》䛒轉晉王諮議參軍。王好文雅,招引才學之 士諸葛穎、虞世南、王胄、朱瑒等百餘人,以充學士,而 䛒為之冠。王以師友處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潤色,然 後示人。嘗朝京師還,作《歸藩賦》,命䛒為序,詞甚典麗。 《虞世基傳》:陳主嘗於莫府山校獵,令世基作《講武賦》, 於坐奏之。

《唐書袁朗傳》:袁朗,其先雍州長安人。父樞,仕陳為尚 書左僕射。朗在陳為祕書郎,江總尤器之。後主聞其 才,詔為《月賦》一篇,灑然無留思。後主曰:「謝莊不得獨 美於前矣。」

《徐賢妃傳》:太宗賢妃徐惠,湖州長城人。生五月能言, 四歲通《論語》詩,八歲自曉屬文。父孝德嘗試使擬《離 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 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孝德大驚,知不可掩,於是 所論著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手未嘗廢卷,而 辭致贍蔚,又無淹思,帝益禮顧。

《長孫無忌傳》:「帝思所與共艱難,賴無忌以免,作《威鳳 賦》以賜,且況其功。」

《李百藥傳》:百藥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數戲媟無度,乃 作《贊道賦》以諷。它日帝曰:「朕見卿賦述古儲貳事,勸 勵甚詳。向任卿,固所望耳。」賜綵三百段。

《謝偃傳》:「偃為弘文館直學士,遷魏王府功曹。嘗為《塵 影賦》二篇,帝美其文,召見,欲偃作賦,先為序一篇,頗 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賦。偃緣帝指,名篇 曰述聖,帝悅,賜帛數十。」

初,帝即位,直中書省。張蘊古上《大寶箴》諷,帝以民畏 而未懷,其辭挺切,擢大理丞。偃又獻《惟皇誠德賦》,其 序大略言:「治忘亂,安忘危,逸忘勞,得忘失,四者人主 莫不然。桀以瑤臺為麗,而不悟南巢之禍;殷辛以象 箸為華,而不知牧野之敗。是以聖人處宮室則思前 王所以亡,朝萬國則思己所以尊,巡府庫則思今所」 以得,視功臣則思其輔佐之始,見名將則思用力之 初,如此則人無易心,天下何患乎不化哉!旦行之堯 舜,暮失之桀紂,豈異人哉!其賦蓋規帝成功,而自處 至難云。又譔《玉牒真紀》,以勸封禪。時李百藥工詩,而 偃善賦,時人稱「李詩謝賦。」

《崔仁師傳》:「仁師為中書舍人,檢校刑部侍郎。幸翠微 宮,上《清暑賦》以諷。帝稱善,賜帛五十段。」

《楊瑒傳》:楊琮為上津令,會天下亂,去官,與秦王同里 居。武德初,為王府參軍,兼庫直。隱太子事平,詔親王 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獨預。太宗賜《懷昔賦》,申以恩意。 瑒伯父志操頗剛簡,未遇時,著《閑居賦》自託。常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