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47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此碑妄增「延陵之墓」四 字,除之外三字是漢人方篆,不與前六字合,借夫子 以欺後人,罪莫大於此。又月因「君」字作「季」字,漢器蜀 郡洗字半邊,正與此「君」字同用此法也。以「季」字音,顯 見其謬。比干墓前有漢人篆碑,亦有此說。蓋洪氏《隸 釋》《漢隸字源》辨之甚明,此不復具。

《三墳》書,此偽本,大不可信。言詞俗謬,字法非古。《尚書》 無「也」字,此書有「之」,乙「戊」字合。几。此從心加一筆, 「走」字合。音悼此隨俗作「之」字引腳,其餘頗多。 古文《尚書》係後人不知篆者,以夏竦《韻集成》,亦有不 合古處。若言古今篇次,文法異同,姑存之;言字畫則 去之。

《古文孝經》內一篇大謬,今文無之。後人妄欲作古,以 古文字集成者,觀者當取其字。

《泉志》,聞有泉文近於道者,可以廣見。又有妄作「三皇 幣」及禹時,幣不可為信。卍此字,人謂萬字,乃出古錢, 不見此書,終不知也。故引入以待好事者。

戴侗《六書故》:侗以鍾鼎文編此書,不知者多以為好, 以其字字皆有,不若《說文》與今不同者多也。形古字 今,己雜亂無法,鍾鼎偏旁不能全有,卻只以小篆足 之,或一字兩法,人多不知此。本音睘加。不過為寰 字,乃音作官府之官。村字從村,村不從寸木,今乃書 此為村,引杜詩「無村眺望賒」為証,甚誤。學者許氏《解 字》引經,漢時猶篆隸,乃得其宜。今侗亦引經,而不能 精究經典古字,及以近世差誤等字引作証據。《鎊鐘》 鋸」、「屎」、「尿」等字,世俗作「鍾」、鍾鼎文,各有詳註。「《卵字解》 尤為不到,此書為一厄矣。學者先觀古人字書,方知 吾言之當。

《隸書品七則》

諸漢碑,洪氏《隸釋》備具其說,更不再言。

婁機《漢隸字源》六卷。機字彥發嘉興人參知政事字法最好,洪氏 本有,《碑目》在前。

劉球碑本《隸韻》十卷,外一卷《紀源》。

《隸韻》兩冊麻沙本與《隸韻》為一副刊,字體不好,以其 冊數少乃可常用之,故目此。

洪适《隸釋》二十七卷,并《隸釋續》二十一卷适字景伯鄱陽人左 僕射皆《漢碑釋文》。《隸釋續》「畫諸碑形及墓壁畫像,其碑 多圭首或笏首,上有垂虹,或題處偏僻,畫則如影象 狀渾黑。」

洪适《隸篆》十卷,以漢碑模臨偏旁奇古者「上石 《石經遺字碑》」,會稽蓬萊閣翻本,破缺磨滅,不異真古 碑今無矣。

《佐書韻編》,姑蘇顏氏本,字比諸隸的為最多,寫得卻 不好。以上書計三十九種,美惡兼舉,學者皆當知之。 此等事業,以博為貴,數外更有文字,不欲太繁,始言 其不可無者。僕亦自有《續古篆韻》五卷,《疑字》一卷附 後。未暇刊板,且令學者傳寫。又有《說文續釋方》更刪 定,同志能為刻之,流傳將來,亦盛德事。

《字源七辨》

一曰科斗書。科斗書者,《倉頡》觀三才之文及意度為 之,乃字之租,即今之偏㫄是也。畫文像蝦蟆子,形如 水蟲,故曰科斗。

一曰《籀文》。《籀文》者,史籀取倉頡形意,配合為之,損益 古文,或同或異,加之銛利鉤殺,大篆是也。史籀所作, 故曰《籀文》。

三曰小篆。小篆者,李斯省籀文之法,同天下書者。比 《籀文》體十存其八,故小篆為之八分小篆也。既有小 篆,故謂籀文為大篆文云。

四曰秦隸。秦隸者,程邈以文牘繁多,難於用篆,因減 小篆為便用之法,故不為體勢。若漢款識篆字相近, 非有挑法之隸也。便於佐隸,故曰隸書。即是秦權、秦 量上刻字,人多不知,亦謂之篆,誤矣。或謂秦未有隸, 且疑程邈之說,故詳及之。

五曰「八分。」八分者,漢隸之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隸則 易識,比漢隸則微似篆。若用篆筆作漢隸字,即得之 矣。八分與隸,人多不分,故言其法。

六曰漢隸。漢隸者,蔡邕《石經》及漢人諸碑上字是也, 此體最為後出,皆有挑法,與秦隸同名,其實異。寫法 載前卷十七舉下,此不再敷。

七曰「款識。」《款識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 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小篆,始一其法。今世學者 取《款識》為用,一紙之上,齊楚不分,人亦莫曉其謬。今 分作外法,故末置之,不欲亂其源流,使可考先後耳。

《洗印法》

圖書久為油硃所熾者,先於燈盞內浸一宿,次日取 出,蘸香爐內灰,用硬棕刷乾洗之。若硃未盡,更蘸刷, 以盡為度,不損印文,而清麗若新。凡欲洗刷,當先用 繩約定,以防其滑,此法最良。

《印油法》

香油浸皂角於磁器內,煎過放冷,和熟艾成劑,次加 銀硃,以紅為度,入絹袋中,用磁玉器盛之,數日一翻